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保险分红险当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 15:36  新快报

  不久前,张小姐接到了某银行客服打来的电话,由于她长期使用该行的账户,因此该行赠送了张小姐3个月的账户信息短信服务,同时客服人员也向其推荐一款银行保险产品,“这是我们银行与某某保险公司合作的产品,特别针对我们银行的贵宾客户推出的,您只需要每个月在我行存款固定的金额,连续存款10年,就可以获得一份保额20万元的保险保障,另外每年还有分红……”张小姐已经不止一次接到类似电话,虽然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不少,但似乎被推荐次数最多的还是保险产品。

  目前银保渠道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保险销售主力,只是一两年前还主推的投连险、万能险已然开始悄悄转身为分红型产品,而宣传主旨也由当初“分享牛市盛宴”转变为“金融危机下的保值增值”,投资银保产品到底是个陷阱,还是个馅饼?

  投连、万能让位分红险

  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天河区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4家银行,在这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栏里,都可以发现不少保险产品宣传单的身影。相比去年万能险、投连险当道,目前分红险已成为银行主推保险产品。在4家银行主要销售的8款保险产品中,仅一款万能险产品,其余均为分红型产品,而且在缴费形式上,也有过半产品为期缴。普益财富的统计也印证了分红险已成为银保的主流产品,第一季度国内保险公司共推出24款保险产品,其中16款是分红险,占比超过六成。

  保险公司销售重点之所以转变,根本原因是投资者的口味转变了。不久前,高调在全国推广其银保新品的中德安联首席执行官柏思安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言,保险产品作为一种投资理财工具,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都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各种产品的占比一定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尤其是投资型产品。“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利率正式进入了下降通道,在低利率时代,提供保障并兼具稳健收益的保险分红产品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理财工具。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银行保险渠道会以分红型产品为重点,相比而言,投资型产品的占比肯定会有所下降。”

  分红收益与险企业绩紧连

  理财师建议准投保人,在购买分红险前,务必要看保险公司的收益水平。一旦你买了分红险,那么你的分红收入便与寿险公司的经营利益直接挂钩了。

  首先,分红保险的红利是来自于保险公司的总盈余,所以一家公司的总体投资收益情况,或直接取决于该产品的分红状况。其次,你买了分红保险后,能获得多少公司经营利益,还与各保险公司的分配体系密切相关。

  目前,按分红方式不同,有现金分红(国寿、平安、太保等)和保额分红(新华、信诚、太平等)。现金分红是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寿险公司根据当年度的可分配盈余分配。而保额分红,以增加保单现有保额的形式分配红利,投保人只有在发生保险事故、期满或退保时才能真正拿到所分配的红利。从保障角度来看,保额分红优势则比较明显,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现金分红险所交保费的增多,与保额分红的差异会逐步缩小。

  理财师认为,投分红险的话,需要综合考虑收入情况、风险偏好等。若年龄在30岁以上的投资者,月稳定收入在5000元以上,除了考虑保障之外,还要注意规避投资风险。然而,对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或更低的年轻人,建议在购买分红型保险时,应该先把保障放在第一位,之后再考虑收益状况,具体来说,可再附加各种健康险、意外险或者定期寿险等产品的搭配,能很好地满足医疗和保障需求。

  银保投资答疑

  1。银保产品和储蓄一样无风险?

  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中意人寿等几家保险公司的银保部负责人普遍认为,消费者投资银保产品首要的一个误区就是往往把银保产品与银行储蓄相提并论。在目前曝光的银保产品纠纷中,此类问题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因为在老百姓的眼里,银行是资金最安全的地方,再加上有些银保产品由于其保单内的现金价值,会跟随利息走势而变动,的确会有市民误将其当做“储蓄”来购买。

  专家们解释说,目前不少银保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储蓄功能,可以在人生不同阶段为被保险人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保险毕竟是长期投资,流动性上远低于储蓄,而且一旦投保,中途退保都会遭遇一定的损失。另外,像万能险、投连险等产品,在收益方面是不保底的,虽然会按照一定的收益率来演示收益,但其最终的收益要看投资情况。

  2。从银行买比找代理人买更划算?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之所以颇为看重银保渠道,其关键一点就在于银行营业网点、员工等都是现成的,而银行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在保费规模上对于险企的帮助极大。相比代理人渠道,其佣金费用的比例也较低。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消费者认为,在银行购买的保险更划算,可能的收益水平更高。

  对此,中国人寿广东分公司的银保部负责人解释说,其实银保产品与代理人渠道的产品,在设计思路与原理上差别不大。只是考虑到客户群体与购买行为的不同,银行保险产品设计一般比较简单,消费者容易理解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而且,受到银行销售的限制,银保产品的种类没有通过代理人买选择面那么广。此外,目前阶段银保渠道的趸交产品较多。

  3。银行卖的保险更重视投资收益?

  记者在天河区几家银行采访时也发现,当询问相关保险产品的时候,大部分业务员向记者介绍的一个就是该产品的收益情况,并热情地打印出长长的一份投资收益情况演示,比如某款银保分红险产品。一般宣传资料上会提供个人账户价值额演示,而为了提高银保产品的诱惑力,记者走访的几家银行却仅提供高结算利率情况下的收益演示。根据规定,保险公司必须按照低结算利率、中结算利率和高结算利率三种情况给出账户演示,其中低结算利率才是代表的是保证收益。

  对此,几家险企的银保部负责人都表示,经历了2007年的大牛市之后,客户容易陷入盲目、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误区,但是这场金融危机给人们的最深刻教训就是,不能太贪婪,获取投资收益必须以控制风险为前提,因此我们需要从资产配置、风险保障等方面加强对客户的教育引导。

  投资银保产品四大原则

  保障先行

  “投资银保产品,首要的原则与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一样,消费者在选择银保产品时应着重保障功能。”中意人寿广分银保部负责人解释说,银保产品的本质还是保险产品。虽然银保产品都有投资的功能,但是不能把它单纯看作是短期投资的工具,保障才是保险的本质。保障为主、理财为辅的产品设计理念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长期投资

  新华人寿广分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金芸提醒投资者,投资银保产品一定要注意收益和年限的问题,许多客户希望快速见利,收益越多越好。“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试问哪种理财产品敢说快速见利、收益极高而且没有风险的呢?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银保产品。”她认为,投资银保产品也要遵循投资理财的四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合法性”,要安全、有收益就一定需要时间,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该产品的保障期限和保险责任,而不是一味算收益。

  了解风险

  虽然现在银保渠道开始主推保障优势更强、收益更加稳定的分红型保险,但各家保险公司银保渠道的负责人还是提示消费者,分红险也并非是“零风险”。“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会将自己在投资和经营管理中产生盈余的70%分配给投保人。各家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不同,红利分配额度也不确定。”中意人寿广分银保部负责人建议,客户在选择保险产品时,除了解产品本身以外,还需要了解保险公司的背景和实力,选择实力雄厚、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以实现保险资金的稳健增长。

  掌握需求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购买银保产品,又应该购买什么类型的银保产品?新华人寿广分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助理金芸表示,把投资转向购买分红型银保产品是一个理财规划的问题,客户可以到银行找专业的理财经理做风险测评,再根据资产情况做合理的理财规划。“银保中的分红型保险属储蓄理财型保险,我们的建议是保费金额最好不要超过家庭年收入的20%。对年轻人来说,由于消费意愿较强,可以考虑买一些分期缴费具有养老功能的分红型险种,帮助自己强制储蓄。对中老年人来说,在投资理财中,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投资偏好较为保守,可选择一下趸交型,定期返还的分红型产品。”

  部分广州地区在售银行保险产品(趸交)

  银行保险产品投保金额交费年期保障年期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太平“黄金十年”盈盛C两全保险(分红型) 1000元/份,1000元起售 10年领15年

  中国工商银行太平财富成长型年金保险最低年交保费2000元5年或10年领至88周岁或100周岁

  中国建设银行新华保险“吉星高照”组合型健康理财产品根据不同组合分类15年、20年、30年至50周岁、55周岁、60周岁、65周岁、70周岁

  部分广州地区在售银行保险产品(期缴)

  银行保险产品交费方式保险期间保险利益

  中国农业银行光大永明金保盈A健康保障计划(分红型) 一次交清,1000元/份,20份起售5年重疾保险金+身故保险金+意外身故保险金+满期保险金+满期累计红利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太平盈丰两全保险C款(分红型)一次性交费,每份1000元10年满期生存保险金+身故保障(保险期间内身故)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阳光普照两全保险C款(分红型)一次交清,最低保费5000元5年满期保险金+身故保险金(被保险人满18周岁)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千禧红两全保险(分红型,E,2004)一次交清,1000元/份5年或10年基本保险利益+分红

  中国银行平安金玉满堂两全保险(万能型)一次交清,10000元起售至被保险人70周岁的保单周年日满期生存保障+疾病身故保障+意外(非交通)身故保障+交通意外身故保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