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受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 13:41  《理财周刊》

  (内文提要)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3.4%。然而消息一出,立即在民间引起广泛议论,许多人对该数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统计局有关人士也在第一时间对民众的相关质疑做出了回应。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近些年来,几乎统计局每次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都会有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幅,也因此常常会在社会上引来一番不小的议论。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当口,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依然在“不知疲倦”的节节高升,这让正饱受降薪和失业困扰的广大工薪族感到很不是滋味——凭什么社会平均工资在大幅增长,我的工资却在不断缩水呢?

  平均工资增长捷报频传

  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数字显示,平均工资为7399元,与2008年同期的6524元相比,增加了875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城镇国有经济单位6960元,增长17.7%;城镇集体经济单位3902元,增长20.0%;城镇其他经济类型单位6328元,增长19.0%。

  而在稍早公布的2008年全年统计的相关数据则更加全面: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日平均工资为111.99元。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数据看,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最低的是企业,为283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7.0%。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平均工资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格局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民众质疑数据真实

  “用自己的收入和数据一对比,怎么看怎么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是不是数据统计有误?”这是许多人看到这则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一是因为不少人发现自己的实际收入远低于国家公布的平均收入,二是因为自己去年和今年的工资并没有上涨,怎么统计局却能得出两位数增长的调查结果呢?因此不少民众对该数据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更多的人则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平均工资”这个指标本身,认为该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水平。上海市民王亿达对记者表示:“现在有些老总年薪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他一个人的工资就能顶几千个普通员工的收入,能让普通员工心理平衡吗?还有各行业的差别,有的人年薪几十万,有的人年薪才一万多元钱,然而付出和所得却往往不成正比”,更有许多网友认为平均工资掩盖了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有打油诗为证:“张家有财一千万,十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上百万!”

  此外,针对平均工资无法客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实际收入水平的问题,不少民众和专家也纷纷建议用中位数替代日益失真的平均数。

  官员回应相关质疑

  针对民间的质疑,5月6日,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程子林特意接受某网络媒体专访。程司长承认的确有部分员工的实际工资并没有增长,但“统计数据中平均工资上涨而员工的实际工资并没有上涨,这个问题不能算统计上的虚假。”程司长举例说,比如一个外企的老总或者高管工资涨了,但是底下的员工工资没有变,甚至会降一些,但是整个企业的平均工资会提高,交的社会保险等相关就会提高,但是底下员工真正拿到手里的工资没有涨,这个并不能算作统计上的虚假。

  至于为什么民众大多感到自己的实际收入和统计结果有差距,程司长表示,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根据国际惯例,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平均工资是单位工资总额除以年内(季度内)平均职工人数得出的。按这个口径,平均工资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是有差别的。

  二是因为根据现行统计制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尚未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总体上说,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与前几类公司相比要低些,因此部分私企员工才会有自己的工资与统计结果相比有差距的感受。

  至于部分民众针对平均工资这一指标本身的质疑,程司长的回应是:平均数是统计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非常有用的指标,非常简单,大家非常理解,每个人都懂。它在统计学里面有一个基础地位。中国这么大,如果没有平均工资这样一个指标,就很难找到一个代表性的东西来说,比如中国的某一个阶层,或者企业,或者公务员,不同的行业的工资水平是多少,不能拿某几个人来说事。比如某一个老总年薪6000多万,他代表不了总体水平。还有的人一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块钱,这个数字也不能客观反映总体水平。总体水平只能靠平均数来反映,尽管平均数有缺陷,一个总体里面特别高的那个水平会明显抬高总体平均水平,但是统计学上有很多处理的办法。

  至于部分专家提出的采用中位数作为统计标准的建议,程司长认为这也是一种做法。但是从全国这么大的总体来说,某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单个水平,特别高的水平对全国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在统计学上最常用的还是“散数平均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