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延期理财产品初见彩虹 专家提醒慎用展期赌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5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提醒,慎用“展期”赌明天

  韩婷婷

  受近期股市回暖影响,部分延期产品的收益率已较原始到期日有小幅回升,却仍未达到保本水平。

  金融危机不仅拖累全球主要股指“高台跳水”,更令以此为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深陷泥潭。去年下半年至今,投资与股票相关的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延期事件不断。

  理财专家建议投资人,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资金需求程度以及对市场前景的预判,谨慎决定是否对理财产品进行延期。对于已作出延期决定的投资人,专家则建议,在2009年上下波动的行情下,过去疏于关注产品的投资人应多多留意产品的净值走势,以便在净值回归时,及时清算资金,挽回损失。

  延期产品小幅回升

  “去年8月份至今,陆续出现理财产品延期,与当时的市场情况有关。”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王增武告诉CBN记者,2007年资本市场高点时,银行启动了一批投资期限为1年到一年半的、直接或间接以股票为投资标的的、高风险理财产品。由于市场行情看好,预期收益率均设定较高,以中信银行之双盈计划3号为例,预期收益率高达5%~20%。

  而进入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此时陆续到期的上述理财产品开始遭遇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招商银行添富增利理财计划在去年8月份到期时,净值仅为发行时的38.76%。

  此后,工行、建行、农行、招商、民生、华夏、中信等银行,纷纷对旗下的一些结构性产品、FOF、证券投资类以及QDII产品进行“展期”。投资人在到期清算赎回之外,多了一个选择——继续持有,期待资本市场好转。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延期产品的收益率已出现小幅回升。

  去年8月到期的“招商银行添富增利理财计划”单位净值为0.8851(净值低于1,即为负收益),由于未能实现正收益,而为投资者提供展期选择。至今年4月3日,该展期产品净值已增加至0.9540。

  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的产品净值,也由原始到期日的38.76%,回升至4月23日的47.47%。

  “股市近期出现上涨行情,与股票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理财产品都会跟着收益。”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说。

  银行让步旨在挽留客户

  “产品到期后,浮亏如果变成实亏,投资人很难接受。延期相当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尽量减少和弥补投资损失。”北京银行某理财经理说。

  据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展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产品保留,其投资方向与投资运作团队维持不变,仅将期限延长两年左右,以期在目前市场低迷时抓住机会,在未来市场好转时将损失挽回。

  另一种则是中止原产品,银行另提供一款固定收益类或其他稳健型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方面,收益率仅能与三年期定期存款打个平手,算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可用时间去弥补客户在本金上的部分损失。”北京银行上述人士表示。

  延期之后,银行也相应调整产品投资战略。中信银行在“双盈计划3号”产品提供延期选择权的公告中指出,产品展期期间,为扩大产品安全垫范围,将增加债券、票据和信贷投资品种。并且,在产品单位资产净值回升到1.0之前,暂不投资于权益类基金。

  此外,为鼓励投资者选择延期,银行在与投资人重新签订合同时也作出了一些让步。中信银行即在合同中约定,产品展期期间,是不收取固定费用和赎回费用。而针对第一种展期模式,银行还提高了产品开放日赎回的频率。

  北京银行上述客户经理认为,这是银行挽留和保护现有客户资源的积极应对,有利于理财市场的长期培育。

  恰当选择延期

  尽管银行作出诸多让利,理财专家们认为,投资人仍要谨慎选择“展期”。

  “选择展期就是二次购买银行产品。”王增武认为,投资者应结合自己对产品和资本市场的预判作出决定。“如果看好市场后期的表现,且产品的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符合你的投资目标与口味,是可以选择展期的。否则,不如另作打算。”

  其次,要考虑自己是否有现金需求。“如果急着用钱,亏损又在可承受范围内,可选择及时清算赎回。”北京银行上述人士指出,如果资金仍用于投资,可与其他投资方案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上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她认为,产品运营团队的资产管理能力也是投资人应关注的重点。可参考产品净值与市场趋势之间的关系,考察团队对市场动向的准确把握能力。

  很多投资者在行情好的时候,疏于关注理财产品的净值走势。因此,对于已经作出延期决定的投资者,上述专家则建议,在2009年上下波动的行情中,应密切关注产品的净值,利用延期内灵活、频繁的开放赎回日,及时抓住挽回损失的机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