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请别随意丢弃旅游消费票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4:55  南方日报

  ■芳姐鉴宝

  金融海啸逐步向我国各地袭来之后,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发放消费券或旅游门票的办法,用以抵御出口贸易大幅下降的影响,扩大内需而对困难群众的消费贴补。当然,笔者在此不是与读者讨论发放消费券或旅游门票的目的及其收效,而是提醒受获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消费票证)者,要珍惜此物,并有意识地把这些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好好保存起来,也许到了某一天,这些藏品将把它特定的身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重大价值体现出来。

  笔者于今未看到这些消费券或旅游门票,但按一般常识,凡消费券都是特殊纸质、经艺术设计、精心制作而成,毕竟这是一种货币替代品。对于消费券等票证,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者对此并不陌生。那时,我国一切物品都要按人口供应分配。城镇居民凭户口领取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糖票、烟票、豆腐票等票证。有了这些票证,才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大到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贵重物品。小到火柴、白糖、肥皂等低值易耗品,不一而足。某种意义上,票证比钱更重要,那个时候,你的钱再多,没有票证,也只能望物兴叹。那时,消费券、购物票(证)随处可见,然而,此物于今看来,票票都有一串串动人“故事”,件件都是藏家囊中“宝”。

  山西一位76岁老人,去年底举办了“票证收藏见证30年改革开放展览”,吸引了无数参观者。据有关媒体报道,该展览厅不大,却摆满了花花绿绿方寸大小不一的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等十几个品种、近千张各种供应票证。有参观者称,看着五颜六色的票证,一下子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而不愿离开,仿佛又被带回到那个“票证时代”。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参观者,也流连忘返——票证不但再现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情况,也烙印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

  无独有偶,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发源地——安徽的“大包干纪念馆”的门票,于今也已被收藏者视为“珍品”。 安徽“大包干纪念馆”门票上面刻的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书写的“大包干纪念馆”六个大字,左下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文字。背面主图为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实行包产到户的契约上签名画押的摄影图像。左侧上方的文字为“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大包干’,此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我们有理由相信,专门参观这样的纪念馆者,不是无缘无故而来,而手中所持的“大包干纪念馆”门票参观过后,又能做啥用呢?唯有藏之、忆之、纪念之!

  于今,历史又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当美国刮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我国的出口贸易也大受影响。在中央政府的决策下,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扩大内需,促经济持续增长。而发行消费旅游券便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扩大内需、帮助困难群众的办法之一。可以说,这些代币券,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发行的物品,持有此券者或使用过这些消费票券后,将之收藏之,价值特殊,意义重大。

  当然,收藏这些票证也要讲究方法。笔者认为,首先要保持票面的整洁,尽可能使之免受污损。其次是分门别类,分区域或分种类收藏,不要把所有票证都混在一起。最好能整理成各个系列,妥为存放保管。如杭州市政府发行的旅游消费券,如果到了广州旅游,最好能把在广州所到之处一切有联系的票证都集中起来收集,丰富内容,增加收藏元素。其三是把这些消费券整理成套(成系列)保存,以增加藏品的附加值。如湖北1961年发行的布票,如今每枚已卖到40多元。在近期举行的票证交流会上,两枚华中区的粮票叫价4000元。但如果是成套(成系列)的票证藏品,其价值将是单枚价格的数十倍。

  朱桂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