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政府很差钱 理财市场频吹基建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23:21  中国经营报

  在4万亿刺激内需计划掀起今年1月一波贷款高潮之后,天量信贷在理财市场激起涟漪。缺乏资金的地方政府,正争先恐后地与银行合作,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唯一的风险在于,地方政府是否靠得住?

  基建信托资金占比达30%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者最近多了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和地方政府打交道。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下来后,地方政府正大兴土木,但中央拨款和财政收入显然捉襟见肘。

  “刺激内需政策下来后,地方各级政府有投资冲动但缺乏资金。最近不少地方政府以国有企业的名义设立信托,为市政基建项目募集资金。”民生银行(600016.SH)金融市场部交易中心人民币产品总监郑智军表示。

  根据理财机构诺亚财富统计,2008年用于基建的信托资金占到全年信托资金的14.5%。而随着今年各地基建项目的上马,其预计2009年将要发行的基建类信托产品可能会占到全年信托资金的30%以上。去年贷款信托产品也流行一时,但当时的资金投向比较多元,企业融资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记者了解到,今年多间银行均将理财产品的投向重点转往基建项目。地方政府通过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一般是基于信托模式,投资者花钱购买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资金会投到基建项目上去。基于政策规定,其间必须有信托公司作为中介,但事实上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银行。

  而为什么地方政府不直接贷款,而要曲折地通过理财产品来募集资金?事实上1月份信贷暴增1.62万亿元,很大部分发放到了基建项目上。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银行把基建贷款理财产品化,这样就可以腾出资金来贷款给其他项目;二是有些地方政府的项目虽好,但发放贷款有障碍,例如抵押物问题等,而通过信托发理财产品则可规避;三是此类产品收益率高,银行希望借此来发展理财客户。”某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他表示,在今年额度放开的情况下,第一种情况比去年减少了。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此类产品上报总行后,审批程序比贷款的审核程序要快得多,有些大分行甚至可以自行发行,报备一下即可。

  事实上,地方政府通过理财产品来筹资,成本也要比贷款高。以工商银行(601398.SH)发行的三年期“工银财富”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预期年化收益率约6.0%,也就是发行信托的地方政府每年要付出6%的利息。其中包括支付给信托公司费用为0.58%,支付给银行的理财销售费用加上托管费用为 0.42%,实际上投资者每年到手的收益为5%。

  记者了解到,这类有政府背景的理财产品,按期限和风险不同,年化收益率通常在5%到8%之间,比较起票据和债券理财产品3%到4%的收益率,以及1年定期存款2.25%的利率自然要高得多。

  甄别投资风险

  商业银行在宣扬此类产品的时候,常称有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但事实上,根据有关规定,政府并不能作为担保方。“在这类理财产品中,政府通常是通过其下属的国有企业来发理财产品,有时会出具承保函,但这与担保是两个概念。”郑表示。

  在“大干快上”的基建风潮中,投资者对于发行此类产品也要仔细甄别。

  首先要考察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郑智军称,对于各级地方政府,他们有不同的评级用以筛选。例如沿海大中城市、直辖市等财力雄厚的城市,肯定比一些不知名的县市评级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都有能力发理财产品。”而由于风险不同,一些大城市的大项目,利率也会比小城市的项目利率低。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4万亿元刺激方案的利好下,很多商业银行对基建项目的信用评级都有所调高。“这本身也隐藏着风险。”某国有银行人士称,“政策的利好并不完全等同于项目信用。”他认为要警惕上世纪90年代末期基建大潮过后,不良贷款浮现的情形。

  其次要看产品说明书里的还款来源。如上例中的工银财富中的条款中提到,其还款来源为“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而且纳入同期年度财政预算”。“预算内财政资金是最佳的还款来源,风险很低。”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张星表示。而有些产品的还款则是预算外的资金,这说明这笔款项还不确定。

  另外此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很多来自于回购条款,也就是说理财产品所筹的资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到期后由政府指定机构按约定的价格溢价回购上述股权。这时投资者就要看回购股权的安排,有些条款注明如果机构赎回出现问题,还会以财政资金保证赎回,这就比较保险。

  不论如何,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最基本的还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否透支。如果投资者不太熟悉投资的地方,最好谨慎行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