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集合理财:追求绝对收益的另类私募

  ⊙本报记者 杨晶

  在接触了一群做券商集合理财的市场人士之后,记者发现他们更像是追求绝对收益的另一类“私募”。依托券商的整体优势,投资不同市场的产品类型多样,操作中仓位控制灵活,各种特点都为这些产品去年全线跑赢被“腰斩”的大盘埋下了伏笔。

  券商通过发行各种集合理财产品计划、投资者认购的方式实现客户资产管理。通常10万元的起买,进入门槛大幅高于基金理财产品。目前仍在存续期的券商集合理财达到了46只,另外还有4只产品仍在发行或准备发行的阶段。

  由于各个产品的设计不同,券商集合理财的投资范围也灵活多样。与基金分类相似,除了主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股票型外,还有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债券型品种,股、债资产双投的混合型产品。与基金更有优势的是,FOF型的券商集合理财不仅可以投资股票、固定收益证券,还可以对证券投资基金再进行组合投资。

  除此之外,灵活的仓位控制也给券商集合理财增添了“私募”的色彩。“我们投资股票的比例可以从0到95%,远比一些基金必须保持的六成仓位要灵活。”一位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尤其在市场快速下跌的过程中,大多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因此避免了不少损失。

  相比一般私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更加“阳光”,除了日常披露产品净值情况,定期披露资产管理报告外,不少券商甚至以自有资金参与,以此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在管理费的提取上,不少券商集合理财还承诺达到一定收益比例后才开始征收管理费,一定程度上也给予管理人激励的作用。

  作为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券商自身的研究力量、客户资源也在集合理财产品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展示。不少产品在结束原存续期后,不仅成功获得了展期,而且还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同。据介绍,国泰君安的一只货币市场型产品,在展期后仍保持长期处于资金规模上限的状态,往往一旦出现赎回很快又有资金介入申购。广发理财3号日前顺利展期,续约率也高达98.39%。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