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M1透露消息 民间投资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10:59  《理财周刊》

  贺宛男

  本周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不经意间透露“消息”:民间资金正在蠢蠢欲动。

  1月13日,央行公布2008年12月的金融数据,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9.06%,宣告该指标连续下滑15个月后已经上翘,股市应声而涨,即使在权威人士预言金融危机可能还有第二波,周边股市纷纷大幅下跌之际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M1(活期存款+流通中货币)是同股市联系最密切的流动性指标。2007年8月,M1达到本轮周期的最高点,同比增长22.77%,股市也在当年10月到达6124点的高点;此后M1一路下滑,到2008年11月滑至6.8%。当时有不少人估计,12月份的M1可能还会往下走,但离底部肯定不远了,因为GDP增长9%~10%,狭义货币只增长6.8%,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是无法忍受因而也不可能持久的,谁知12月竟上翘了,说明流动性状况已明显好转。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M1是怎么好转的?M1余额从2008年11月份的15.24万亿元,增至12月份的16.62万亿元,这增加的1.38万亿元流动性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央行网上披露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按部门分类)显示,三大存款部门中,2008年12月份出现了居民和企业存款大增、财政存款大减的奇特现象。

  当月居民存款增加6778亿元,余额为22.2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3985亿元,比例为59%。新增居民存款中活期占到近6成,在12月降息后活期利率已从0.72%下调至0.36%,活期居然不减反增,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一部分人时刻准备着将资金投入到股市或楼市中去。这同前几个月的情况有天壤之别:例如11月居民存款增加3827亿元,活期增加746亿元;10月居民存款增加3154亿元,活期增加266亿元;9月居民存款增加4561亿元,活期增加704亿元,等,2008年储蓄存款是增加了,从年初的17.25万亿元增至年末22.2万亿元,净增4.95万亿元,但绝大多数存了定期,只有到12月份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做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证券保证金几乎全是活期,活期存款从前几个月月增数百亿元,到12月增加近4000亿元,在外资撤退、热钱外流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民间投资资金已在蠢蠢欲动。

  同居民存款相类似,2008年12月企业存款也增加了6120亿元,年底余额为17.82万亿元,当月活期增加4460亿元,比例高达73%,这更是近几个月来所没有的。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中我们得知,直到2008年三季报,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不算太严重,严峻形势出现在第四季度,这才引发了近期上市公司纷纷向下修正业绩。央行有关企业存款的数据与此正相吻合。例如2008年9月企业存款增加1140亿元,活期减少2730亿元;10月企业存款减少2433亿元,其中活期增加1455亿元,定期减少3889亿元;11月企业存款增加1903亿元,其中活期增加977亿元,等等。活期存款通常是企业的营运资金,12月份企业存款大增,而且活期比例超过7成,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不再冬眠,跃动起来了。

  在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大增的同时,财政存款却出现大幅下降,从2008年11月的2.84万亿元减至12月的1.8万亿元,净减1.04万亿元。我国财政存款在去年10月达到最高值,为2.98万亿元,此后11月减少1400多亿元,到了12月更是一下子释放出1万亿元的存款,由财政资金领头的大刀阔斧的投资由此真正发动,并因此带动12月贷款增加7700多亿元。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财政存款从3万亿元减至不足2万亿元,这是流动性在短期内变得充裕的主因。尽管每年12月财政存款总会大幅减少(年末国家也要集中用钱),但以往几年不过减少4000亿~5000亿元,从来没有像去年12月那样一个月就减少1万亿元的。

  当然,M1不能说明一切。例如在12月份增加的7700亿元贷款中,居民贷款仅增加567亿元,还不到10%,这说明内需并未真正启动,房地产复苏更有待时日。而且一个月的M1数据还有待观察,但不管怎么说,12月份居民户活期存款突增近4000亿元,这是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造不出来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