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宝
每年新年到来时,Google的员工会习惯性拿到一个不大不小的现金礼包,这是这家著名的企业一贯的激励方法,多少有些温暖。只是,今年Google的员工们会收到的却是自己公司出品的G1手机,而不是真金白银。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那些曾经大红大紫的“金领”们的日子变得不再那么阳光灿烂。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一向令人称羡的投行经理们。他们的分红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很显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不是一个让投行精英们感到愉快的年份。对于已是某外资大行中层的Thomas(化名)来说,去年9月雷曼破产的后遗症就是:他开始处于半休眠状态,每天可以较长时间对黑莓不理不睬,但又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而就在两年前,他的黑莓永远都处在热线状态,时不时就会收到客户或者老板的邮件。
“市况的确太差,心有余而力不足。”1月10日下午,Thomas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那天的香港,阳光明媚。
“尴尬”的分红
2007年,由于家庭的原因,Thomas选择从公司的美国总部来到了香港。
对于Thomas来说,2008年的危机对于他最大的影响,将体现在2009年1月才会拿到的分红。而这笔分红的组成,也将不同于其在美国时的做法。
Thomas告诉记者,在公司总部工作时,他担任的是该行的associate级别职务,薪酬由以下部分组成,即:年薪+分红。而分红又分为:现金+股权激励。
以100万美元为例,其年薪大约占40-50%,即40万美元,而余下的部分则为分红。美国的分红发放标准为:现金占分红的75%,股权激励占分红的25%。即,在60万美元分红当中,包括45万美元的现金分红,以及约15万美元的股权激励,即15万美元的该行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股票并不能在领到分红的当年套现。
根据该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规定,员工得到的股权并不能立即全部卖掉套现,而必须以每年25%的比例套现。也就是说,在上述例子中,该员工获得的15万美元股票后,在当年不能有任何套现,只能在一年后套现市值3.75万美元的股票,其余的则在接下来三年陆续套现。
据称,该公司对其员工的解释是:“员工的表现要真正实现与股价挂钩,真正实现与公司的业绩好坏挂钩。”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Thomas在2009年1月拿到2008年的分红后,最快也要在2013年才能抛完其2008年获分配的股份。同样,其2009年的分红中获得的股票也只能等到2014年才能套现。
在该机制下,相当于该公司分配给员工的股权会不断累积,一个员工在公司呆的时间越长,其累积的股票也就越多。因此,最快的情况下,只有当该员工离开公司后的第三年,他才会真正拿到之前的所有薪酬。
“但即使次年股价真的会涨,实际上我们也都希望能拿到现金,而不是以股份作为分红。如果股价像2008年一样,就相当于我们拿到的钱要折让一半以上。”Thomas称。
更加让Thomas哭笑不得的是,他从美国华尔街离开来到该行的香港分公司之后,级别虽然同样为associate,但他甚至没有机会成为股权激励中的一员!因为该行规定,在香港公司,只有级别到了vice president及以上之后,其分红才会以股权激励体现。
但这比股权激励更糟。原因在于,Thomas2008年全年的分红可能只是2007年的20%。而提前离开(被裁掉)的职员,其分红则为零,更有甚者,即使有幸留了下来,仍有一些人2008年全年的分红是零。
Thomas说,2007年他们团队做过一单债务融资,单笔总额就达14亿美元,而这只花了他与另外两个同事三四个月的时间,按照1%的收费标准,他的团队至少创造了1400万美元的利润。
但即使是这样一群高产的精英,面对2008年的市况,也变得无能为力。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07年我在香港的分红占我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而08年快要结束时,有的同事已经离开,有的则已很清楚自己这一年的分红为零。” Thomas不无感慨的说。
香港“猎才”
Thomas说,公司的裁员还在进行中。即使目前还呆在办公室的人,也都不知道自己会否很快被裁掉,因为坏消息仍然不断。
Thomas说的不错,资本市场不断的传来坏消息:麦道夫诈骗案,金融市场仍然不景气,等等。
“我们在办公室还是会讨论昔日做过的项目,比如,CMBS(商用物业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不是一个好的结构。我们把几十个商用物业(商铺、酒店型公寓、办公楼)的抵押贷款先打包,再评级,然后‘切片’卖到市场上去。其实现在我们还是认为这是不错的结构,有抵押,有清晰的投资回报模式。”Thomas说。
但Thomas说,这样的时光有些无趣,但似乎又非常难得。
“我们像是在等待,被裁掉还是继续呆着?听说上海的金融机构去华尔街招人,而且要求是在华尔街工作8年以上。这是否能招得到需要的人才?如果工作8年,内地能给得起华尔街那样的薪酬么?听报道说带了许多简历回来,但真正会去内地工作的有多少呢?” Thomas说。
“如果实际一点来说,我们甚至觉得,内地的金融机构应该到香港来招人。因为这里有许多华人。那些在华尔街工作了8年甚至更多的金融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吗?但香港不同,这里很多人是内地出生、海外留学之后又留在香港的,他们懂中国文化。”Thomas分析称,很多华人在海外工作,一般都会遇到升职瓶颈,要在外国投行做到很高的职位非常难。
“举例来说,我们工作之余,都是内地人与内地人一个圈子,印度人与印度人一个圈子,甚至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都有自己不同的圈子。” Thomas说。
据他所说,目前一些从香港金融机构离开的人,与一些可能会离开的金融机构员工都在观望,是去内地寻找更好的机会,还是去美国或者其他地区?再或者回到原来在其他国家工作过的机构?
“去华尔街找金融人才,远不如来香港实际。” Thomas这样说。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