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高收益率或是成最大陷阱 银行理财需精打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08:58  北京商报

  许多年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被无数人说起,但真正掌握理财产品投资技巧的普通人则少之又少。在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刚刚过去的2008年使很多投资者感到了理财的痛苦;银行的处境也一度陷入信用危机中,在这个多事之秋,银行理财产品艰难地走完了蜕变元年。

  2009年,随着央行降息通道依然畅通,居民储蓄已经不能算做明智的理财方式。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银行销售的很多挂钩型理财产品也可能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但即便如此,只要投资者精打细算,还是有望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中得到不错的收益。

  盘点2008年

  最高收益率

  成最大的理财陷阱

  年化收益率30%,即便是在央行加息周期的存款利率顶峰时,这收益率都具有非常诱人的魅力。2008年年初,就在结构性理财产品已经出现负收益情况的时候,多家银行还在以最高收益率这个朦胧的概念吸引客户。从产品本身看,这个收益率的触发方式异常苛刻,很多时候要求产品投资的所有股票必须在同日内上涨几个百分点,才能得到高收益,最终能够实现的几率仅为千分之一。

  但是从宣传上看,当时的银行并没有澄清预期最高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使得很多投资者将2007年在股市上赚的钱,全都“反哺”到了理财市场。更有甚者,将计算实际收益率的任务交给了客户本身,异常复杂的计算公式和从不准时公布的净值,使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知晓预期最高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银监会

  给理财产品立“家规”

  2008年4月,经过多次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明察暗访之后,银监会终于下发了理财产品市场的新家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了当时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普遍问题,其中包括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未有效开展客户评估、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未能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销售人员管理存在漏洞以及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

  随后,银行内部展开对理财产品产销过程违规行为的自查。截至2008年年底,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基本合规。上面提到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彻底退出产品宣传,但有关产品设计管理机制的问题,改善还需要时间。

  风险过高

  QDII产品接近停发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12月内,有20余款结构性产品发行,基本上都是由外资银行发行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资银行此类高风险理财产品已经连续数周没有放行。

  根据财经机构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运行期在6个月至1年之间的QDII产品多达56款,平均累计亏损37.38%;而运行期在1年以上的QDII产品有48款,平均累计亏损30.52%。如此高的亏损率使投资者无法承受,很多银行也意识到,在没有摸清海外市场脉搏的背景下,单靠热情开设此类产品无异于玩火自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