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理财患上软骨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9日 05: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随着证券市场一路下行,银行打新股产品已经销声匿迹。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以及利率的不断下调,信贷类理财产品是否也会步其后尘? IC图片□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上海报道

  2008年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最好的一年,今年前五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就达到了9100亿元,而去年全年的销售量也不过8190亿元;2008也是银行理财产品表现最差的一年,近四成银行系QDII的浮亏超过50%,零收益、负收益的产品不断出现……

  接近年尾,银行理财产品的状况是,收益率普遍下降,发行量明显缩减。反思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减少的原因,不难看出,高度依赖政策优势,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以及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是银行理财产品软骨病的病根。

  管制下的暴利

  “银行理财产品当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中国的宏观调控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态紧密相连。”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从打新股产品到信贷类理财产品……国内银行不断追逐政策热点,不断制造理财“时尚”。

  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和普益财富网统计,今年1至4月份,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尚有103款,月均发行25款还多。短短几个月,新股申购理财产品的境况就完全不同。5月份仅有两款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占银行全部理财产品不足1%。这和资本市场的行情直接相关。

  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张旭阳认为,我国的金融管制创造了一些无风险套利机会。

  打新股便是其中之一。随着证券市场一路下行,股票纷纷跌破发行价,银行打新股产品从市场绝迹也就在所难免。信贷类理财产品是继打新股之后的又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产品。随着去年以来央行紧缩政策的持续,既不占用银行信贷资源,又能满足企业贷款需求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毫无悬念地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甚至外资银行也加入了信贷类产品发行的大军。但随着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以及利率的不断下调,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下降甚至亏损的情况开始出现。

  某金融业人士分析,如果有制度上的、政策上的原因给银行带来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毫无疑问,所有的银行都会蜂拥到这一领域,势必导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雷同;银行更无动力去研发新产品,势必造成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低层次创新。

  市场不成熟的代价

  据普益财富网统计,10月份结构型理财产品仅发行了28款,延续了近期的萎缩趋势,并且全部是外资银行所发行。普益财富网认为,结构型理财产品发行低迷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环境糟糕、到期理财产品表现欠佳、产品设计不成熟以及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注重风险控制等。

  基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监管、运营机构的现状,国内银行所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国内投资者投资海外商品期货的一个渠道。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7月,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通过商品指数和商品期货合约直接与实物商品挂钩的理财类产品有42种,约占国内理财产品总数的8%以上。

  从国内公布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看,在2008年6月以后,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后,不少挂钩商品类结构性理财产品以零收益提前清算,部分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出现严重浮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除了宏观经济影响以外,造成国内商品类理财产品收益大幅下降的原因还有一些制度上的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马瑾指出,国内商品期货交易种类并不完整,也没有一种商品期货指数。再加上国内对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理模式,也限制了金融机构进入国内的商品期货市场。这就使得国内开发的商品类理财产品必须投资海外市场,增加了汇率风险。且国内开发的商品类理财产品基本都直接沿用或购买国外投资银行的成熟产品,这使得国内理财产品的成本高于国外同类理财产品。当收益下降时,这种差别会相当显著。

  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开发的商品类理财产品并不是结合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订做的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利用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随时调整操作策略回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导致一旦市场出现与预想不同的状况时,缺乏应变措施。

  银行、市场谁之过?

  根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3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10月31日正收益的QDII理财产品有3款。中资银行46款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43款为负收益,亏损超过50%的有15款,占比近三成五,其中4款产品累计亏损超过60%,这也是中资银行QDII理财产品中首次出现浮亏超过60%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运行期6个月至1年的QDII产品仍是目前主要的群体。这是因为QDII理财产品的发行密集期为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该时间段的QDII理财产品发行量占2007年和2008年(截止到10月份)总量的86.37%。

  “一些产品在选择海外金融工具作为基础资产时,恰逢价格处于历史高位,而产品设计又是继续看涨,因市场回调而导致低收益或亏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袁增霆博士认为。

  而普益财富网则指出,从亏损较深的QDII理财产品中,可以总结出它们的部分共性。第一,理财产品结构设计过于简单,缺乏运作管理机制。如简单投资于海外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将理财产品直接暴露于风险之下,收益随海外基金的涨跌而巨幅波动;第二、风险规避机制缺失,以至于从亏损50%、60%甚至到70%,只能任其“随波逐流”。

  “如果现在购买QDII肯定比一年前的风险小很多。但实际的情况是,一年前国内国外的证券市场几乎都在历史高位,那也是最吸引投资者的时候。银行的这类产品当然好卖。现在的时机,可能专业机构认为不错,但大多数投资者根本不会买(QDII)。理财产品实际上都迎合了市场追涨杀跌的情绪。”AIG集团某成员驻中国办事处负责人指出。

  据普益财富统计,中资银行2008年度QDII理财产品发行量不足10款,几乎退出QDII理财产品这一“舶来品”市场的角逐。而外资银行近四个月的发行数仅为2008年前六个月总数的二成。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