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类理财产品吃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04: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上海报道

  目前国内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将导致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信用风险进一步提高。再加上银行的贷款规模不再受限制,直接影响了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和发行。

  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9月份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募集量超过383亿元人民币,而10月这个数字则下降到196亿。10月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92款,也明显少于9月246款的水平。

  普益财富认为,随着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以及信贷政策趋向宽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可能会继续减少,但在短期内,其仍然是市场的主流理财品种。

  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已进入降息通道,理财产品对应的信贷资产如果为固定利率贷款,则产品可能提前终止;如果为浮动利率贷款,则产品收益将会发生波动。这些都改变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以往的形象:资金安全、收益稳定。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逐渐意识到此类产品的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10月份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中,多款理财产品的设计采用收益随贷款利率调整而做出调整的条款,比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就发行了多款此类产品,工商银行也首次将该条款嵌入其理财产品中。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设计的收益调整方式均为:预期年化收益率=产品最初设定的收益率+(调整后贷款利率-产品成立日贷款利率)。但是两家银行的调整频率有所不同,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的调整频率为半年或1年,招商银行理财产品调整频率多为1个月。而交通银行理财产品则按一个小于1的比率乘以基准利率下降幅度。

  目前直接标明随贷款利率调整收益的理财产品不多,但实际上拥有这样设计的理财产品可能超过统计数,这是由于银行信息公开不够充分造成的。例如10月29日到期的中信理财快车计划0817期13号,基准利率的下调造成了该产品收益的下降。但中信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并未将收益率随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明确列出,仅在收益测算中提及若产品投资的信贷资产借款人未按约定时间和方式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及罚息等,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可能低于预期,在风险提示中一般性地说明了本金和收益有损失的可能。

  普益财富认为,这表明了部分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公布上有所不足。同时说明信息传递风险同样值得注意,因为这可能造成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误解,进而引发纠纷。

  经过10月份的两次利率下调,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随之下降,特别是较长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下降比较明显。由于市场普遍预期年内会再次降息,因此未来可能会集中出现期限较长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理财师认为投资者需关注此类风险。

  担保之困

  早在今年7月份,就传出监管部门已通过窗口指导方式叫停银行为信贷类产品提供担保的消息。这也为信贷类产品埋下了政策隐患。

  10月份,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担保依然为主要的担保方式。除此担保方式之外,杭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使用了土地抵押担保加其他企业信用担保的双重担保方式;光大银行发行的多款理财产品采用由工商银行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方式。

  某银行理财专家建议,由于市场动荡及经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不妨选择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其次,信贷资产类、票据类以及债券类理财产品,虽然从理论上来讲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并且有些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和银信合作特征的背景下,仍可称为稳健型产品。虽然收益可能不是最高,但相对风险较小,不失为动荡市场中的尚佳选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