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炒房炒煤后温州商人悄悄炒米疑是假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07:58 每日经济新闻

  BY 夏子航 张娟娟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有网友在天涯经济论坛上爆料,“随着国际米价大幅度的上升,一些游资看准机会就要在这一场大风暴中,赚一票,”浙江温州出现了炒米团。炒房、炒煤、炒油、炒汽车……温州人可真是啥都炒,近日又传出开始组团炒大米了!连老百姓的口粮都炒,可能吗?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经多方调查发现,温州出现“炒米团”传闻很可能不属实。

  A

  温商协:大米利润太薄

  记者昨日采访了多名温商,他们都表示对“炒米”之事没有听闻。上海温商协会副会长方建宇分析,尽管温商社会游资达几千亿,但大米的利润太微薄,堆成山也赚不到多少钱,因此炒米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排除有个别米商囤米惜售的现象。

  若确有炒米团,米商大量囤米后必然会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抬高米价。但记者昨日从温州当地了解到,当地的两家报社近日也关注过此事,但调查后并未发现米商有严重的囤米行为,“炒米团”一说很可能只是空穴来风,而且据他们调查,这几天温州当地的米价呈现下跌趋势。

  B

  浙商:不敢与国家对着干

  而对于就文章中的“囤米”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洪先生说,囤米需要比较大的资金量,而大的粮仓并不容易找。此外,他也表示,在粮食问题上,地方商人并不敢跟国家对着干。

  “不过,一些经销商现在也确有大量进货的举动,百姓也有多买粮食应对涨价预期的行为。但这些不过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他并没有听闻周围商人有囤积居奇的情况。

  另一位温州余姓米商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国家应该会有政策控制,不会让米价出现大的涨幅。”但该米商也告诉记者,囤米之事并不能轻易探得口风,“毕竟问题敏感。”

  C

  公司:稻谷收购价上涨13%

  中央储备粮总公司某分公司一位处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稻谷目前面临供求不平衡的形势。

  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但“收益的走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存在一定的撂荒情况。”他透露,尽管粮食屡获丰收,但据调查,种子的销售量不增反降,一些地区下降了30%之多。

  据了解,我国屡次进行粮食的大宗拍卖,而拍卖的成交量、成交价、成交率不断提升。“不到一年时间,稻谷原粮收购价从每近0.778元涨到了近0.878元,上升近13%。”该处长透露。

  D

  政策:隔断国际粮价的联动机制

  上述处长表示,国家储备粮库应该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中央对直属粮库每年都有春秋检查,比较规范。”

  据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去年底发布通知,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而中国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粮食局也在今年3月表示,今年中国将继续控制玉米出口。在新玉米于九月份收获上市之前,政府可能不发放新的出口配额。“这样的措施实质上隔断国际粮食价格飞涨与国内的联动机制,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帮助。”

  他认为,不排除有游资囤米的可能,但应该主要是针对泰国大米。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