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号脉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由于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利润来源中占比逐渐增大,银行间也正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总体来看,我国的理财市场会越发的健康和完善,金融混业经营也成为大趋势。

  ——赵锡军

出现部分产品零收益或较深幅度浮亏的本质在于我国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的滞后性,这又是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其他市场滞后性的必然反映。

  ——殷剑峰

我国现在的投资者盲目性非常大,只关心可能取得的收益,却很少关心所面临的风险。多数人是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冒险。用自己多年的收入去购买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产品就是在完成一项风险自担的法律行为。

  ——刘少军话题主持:

  本报记者 涂 艳

  话题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赵锡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刘少军

  编者按:

  自去年年底以来,众多银行理财产品爆出的“零收益”或大面积浮亏现象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投资者质疑频频,银行据理力争,媒体争相报道,学术机构及时评价,监管部门密切关注。事关我国银行理财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之虑,事关理财市场健康成长之急,所以更需要集各方之力进行“会诊”,积极为其献计建言。今日,我们就借专家慧眼,拨开层层迷雾,以期共创中国理财市场美好明天。

  壹

  理财产品创新和设计滞后

  为什么会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波?

  殷剑峰:银行理财产品在短期内短短几年之内发展迅猛,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监管、调控当局采取了市场化的发行管理办法,即备案制,其中也对商业银行从事衍生品业务和相关的信息披露都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然而,这次理财产品的风波可以说折射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特别是理财业务的问题。我认为出现部分产品零收益或较深幅度浮亏的本质在于我国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的滞后性,这又是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其他市场滞后性的必然反映。可以说,从监管、调控当局的角度来说做得还不够到位。目前,银行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银行作为提供理财产品及其金融衍生品的机构,本身就由于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管理缺位等一系列问题而面临考验。从我们所做的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中可以看出,中资银行产品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数量而轻设计,这相比外资银行来说暂时还没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而作为投资者,在银行理财产品出来之前,只能投资于两个极端:一个是没有风险、收益也很低的存款;还有一个是收益很高、但风险也很高的股票。但是当银行理财产品推出之后,它成为了居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能为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所以,很多投资者在大好市场行情之下冲动行事,在没有弄清楚要购买的理财产品的机构设计、投资方向和风险时就轻信产品推销者的夸大宣传或者“大胆”跟风,是一种很不理性的投资行为和习惯。

  赵锡军:首先,我国理财市场的种类日渐丰富,外汇、证券、贵金属以及与之挂钩的理财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这就给银行在业务分布上有了更多选择性,而不仅仅是存留在传统的存贷汇兑业务上。其二,随着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百姓的财富积累和风险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他们自然转向了一些投资功能强的产品。其三,存贷差一直以来就是银行的主要业绩收入,而一些如衍生品交易类的表外业务会给银行带来较大风险。这样一来,出于对中间业务的收入的看重和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银行会在经营中推出与资本关联性小、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然而由于美国次级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金融机构事先对产品设计和管理的不利,加之投资者对风险的估计不足,总之多方对行情的过高估计成为了此次事件的导火线。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