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信息披露不透明 投资者糊里糊涂理财赔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5:31 新华网

  随着股市大幅震荡,与之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断爆出零收益甚至亏损的消息,对此银行的解释为“短期亏损”,但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银行理财大多处于“不透明”状态,经常是糊里糊涂就吃了亏。“去年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想着怎么也比存定期强,但到期去银行一查,收益只有可怜的0.33%。”说起银行的理财产品,市民赵女士就一肚子抱怨。她告诉记者,去年6月她到银行存钱,理财专家建议她购买刚发行的一款挂钩股市的理财产品,并承诺,“预期最低收益超过5%,最高能达到15%。”赵女士听了专家的建议,就花5万元购买了为期半年的这款理财产品,但今年兑现时才发现,只有0.33%的收益,加上购置时的手续费等,相当于存了半年不仅没赚反而赔了钱。

  与赵女士相同,投资者贺先生也对银行的随意宣传十分不满。“当时询问这些产品是否有风险,理财师都信誓旦旦,一口一个没问题。”贺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12月电话咨询银行时,被告知手中一款理财产品的收益是15%,但在今年2月产品到期后,却成了零收益。“现在许多理财产品在银行网站上根本找不到详细介绍,也没有公布到期收益的相关公告。”贺先生说,“有时候问理财师海外股市风险如何,对方竟然说和国内股市类似。”连理财师都无法掌握理财产品的具体信息,投资者权益自然无法保证。

  对于投资者的这种说法,太原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认同。“说实话,去年每个月都有新的理财产品发售,究竟每类产品有多少区别,有时我们也不太了解。”以基金为例,对比银行理财产品。基金每天对外公布净值、投资方向、仓位变化等,使投资者对选择基金一目了然,不满意随时都可以赎回。而大部分理财产品只是模糊地告诉投资者投资粗略方向,具体比例,换句话说,很多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都心里没底。

  该理财经理表示,投资者有权清楚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一旦出现意外,投资者也应和基民一样享有提前赎回的权利。但目前我国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方面仍缺乏明确政策规定,而且许多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都存在晦涩难懂的问题,投资者一旦购入就难以“脱身”,收益如何只有到最后才能知道。

  社科院也于近期发布了《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其中明确指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透明度不高,包括产品的基础资产、结构、期限等信息都不明确,而汇丰、花旗等6家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严重缺乏透明度登上了报告的“黑名单”。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行又开始新一批理财产品的发售,其中信息不透明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建议消费者认购时,仔细阅读产品认购协议上的细则,同时可参考前期同类产品的收益记录。(记者 岳威)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