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切莫陷入“预期收益”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16:03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2月29日电(记者 程正军) 近年来,花样不断翻新的理财产品成为各家银行吸纳储蓄、争取客户的重要手段,因此,一些银行在销售中片面夸大产品收益、对风险提示不够或避而不谈的情况并不鲜见,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为此,重庆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各项条款,特别要了解实现高收益的限定条件,不要陷入“预期收益”误区。

  重庆理财专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尤其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投资者一般很难看出来,对产品的设计原理更难准确理解。这就需要银行销售人员多做说明解释工作,需要产品说明书以醒目的位置和字体提示风险。可是,记者在重庆市几家银行网点取阅部分产品说明书,看到的是,产品说明书最突出的部分都是产品的“优势”“预期收益率”之类的介绍,风险提示大都放在文尾或背面,且不醒目;银行销售人员在介绍和推销产品时,对产品的风险也多半是轻描淡写。

  据有关机构调查,当前在投资者关注的银行理财产品各项指标中,最被关注的是产品预期收益率,占比达22%;第二位被关注的是产品投资标的及风险程度,占比13%。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有的投资者看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就认为是最终收益率,甚至不仔细看合同就购买了产品。有的投资者则对理财产品合同中有关保本保收益的条款特别看重,认为这个要素最为关键。但是,理财专家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而且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数属于不保本型。

  为此,重庆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应仔细研究相关条款,并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做好投资组合,不要陷入“预期收益”误区。首先,要明白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其次,银行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最后,关注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即银行会把资金投向哪些方面,因为资金投入方向与理财产品收益率直接相关。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