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理财频现零收益 资本市场制约理财产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8:39 晶报
晶报首席记者 余彦君 记者 张帆 2月22日,深圳平安银行盈丰理财0702号产品的本金打回到投资者的账户中,令投资者不满的是,这个理财产品在经过1年的运作后,最终收益为零。自去年底浦发银行理财产品爆出零收益风波后,近期相继有民生、中行、深发展等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卷入漩涡。除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外,银行的QDII产品也多数出现浮亏。分析人士称,如果全球资本市场继续恶化,银行理财未来或将再度陷入“无米之炊”境地。 1年理财最终收益为零 2月15日,深圳平安银行发出公告,称该行2007年2月16日成立的盈丰理财0702号产品将于2008年2月19日到期,根据该产品说明书有关规定,人民币、美元和港币三个币种的产品的收益均为零。公告中列出挂钩股票1年来的涨跌幅情况,但并没有对投资收益为零做出更多的解释。 据介绍,“盈丰理财”0702号是2007年2月5日深圳平安银行前身“深圳市商业银行”推出的12个月挂钩港股产品,该产品分港币、美元和人民币三种,产品预期最高年收益率分别为25%、28%和20%。 多家银行出现零收益 在深圳平安银行前,已有多家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为零。 据了解,去年年底,浦发银行公告,其“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人民币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引起很多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东亚银行一款美元6个月期汇率挂钩型产品到期收益率同样为零。 今年1月到期的中国银行汇聚宝0703B理财产品,产品收益挂钩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然后由于原油收盘价超过产品收益设定的上限,该产品的最终收益也为零。随后,深发展“聚财宝”飞越计划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2008年2月1日到期,日前其公告的最终收益率为零。 近日,民生银行网站论坛上出现理财“零收益”的帖子,发帖者称,2006年12月他买了民生银行“非凡理财——人民币第十二期”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8只在香港上市、具有内地背景金融龙头股,预期收益为7%左右,期限为2年,对该产品他投资了6万元,前两天银行给他打电话称,该理财产品到现在为止基本没收益(也就是零收益),并称估计到今年年底到期时也不会有收益,建议客户赎回,而提前赎回,需支付3%手续费,也就是他这6万元放银行1年还亏近2000元。 多数QDII产品出现亏损 分析人士表示,这些零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是在银行QDII开闸之前推出市场的,当时受政策限制,银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并不能直接投资于境外,很多产品依赖于境外的合作伙伴来进行间接投资。 不过,银行QDII去年年中开闸后,资金可以直接投资境外,然而,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运作,市场上的多数银行系QDII产品令人失望。建行网站公告显示,其“海盈”1号QDII产品2月19日每份产品净值为0.9303,投资8个月来亏损仍达7%,另一只“亚洲创富精选”QDII产品2月19日单位净值为0.8863,半年来亏损达11%。 招行公布数据显示,其4只QDII全球基金精选系列产品的净值全部亏损。 外资银行QDII产品同样多数陷入亏损境地,汇丰推出系列QDII产品中,很多均出现负收益,如汇丰中国股票基金挂钩产品IPFD1016,截止到2月20日,其面值比9月25日下跌了17.52%。东亚银行一只结构性QDII产品,原预计在产品第二个月便可实现33%的年收益率,但随着港股市场大跌,其收益提前触发机制已经失效,随着这个产品投资期限越来短,其收益率也将越来越低甚至有可能亏蚀本金。 资本市场制约理财产品 中行深圳分行个人业务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资本市场这几年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但有一个趋势就是银行理财对资本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比如现在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可转债理财产品以及基金精选理财产品,均是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然而随着近几个月来全球股市大跌,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受到较大的影响。 考虑到风险因素,银行近期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越来越保守,纷纷推出短期的投资债券、货币市场等理财产品。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未来资本市场继续恶化,银行理财产品也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因为资金已找不到风险与收益相对均衡的投资方向,而储蓄回流对投资者来说,则会面临通胀带来的资金缩水风险。 □相关链接 银监会:银行理财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 银行理财≠储蓄存款。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保守(稳健),但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 误区二 预期收益≠实际收益。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与所投资标的的市场表现挂钩,最高预期收益更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结果,由于市场变化莫测,最终收益很可能与预期收益有较大偏差。 误区三 投资理财≠投机发财。投资理财是一种长期的、理性的、专业化的投资行为。不能把投资过多集中于单一产品,导致风险过于集中;更不能听信无风险、高收益、“一夜暴富”的神话。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