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正在富的中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7:21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何蕴琪/文

  气温回升,农历新年爆竹声渐远。这个冬天有足够运气可以回家的人,又重新回到他们每日奔忙的轨道。这里面,有理财周报的部分编辑记者。2月初,他们暂时告别资本市场每日震荡不安的数据,冰雪里奔向家乡。半个月后,他们不但从家乡带来了特产,还带来了属于新闻人独有的敏锐观察,所以我们有了这期捕捉在一年财富数字变迁后中国人真实生活点滴变化的策划。

  回顾2007年,一些数字不可忽略。据1月24日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GDP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与此同时,理财周报也和所有中产家庭一样,见证了2007牛气冲天的股市和房市。

  在这宏伟建筑背后,掌握了越来越多财富的中国人,他们在对待财富、对待消费、对待生活的观念和行为上,到底有着怎样的变化?12位记者来自沿海、内地9个省份的城乡观察也许会帮你找到线索。

  你会看到在国际大都会上海,要是不装备点股票知识,恐怕要在OL们最时尚的聚会中显得很OUT;而来自最富裕国家之一——瑞典的摄影师在考察上海楼市后也不得不说:“看来只有在瑞典才住得起大房子”。

  你会看到在二三线城市,从东部沿海的广东和江浙,到中部腹地的河北、武汉,再到西部的四川,公路等基础设施日渐到位,而曾经只在沿海贯彻的商业发展战略开始推进,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衍生模式得到复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席卷沿海的商业潮汹涌到这里,同时工业和建设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在目前大城市极少看到的机会。

  没有大城市的住房压力,生于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大刀阔斧地买车、创业、投资,用他们的话来说,“即使没有几何级数的增长,也得要个倍数增长”。这叫做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年长一辈,大部分沿袭传统观念,务实地耕耘实业,也有一部分开始转变观念,试水金融产品,“赶时髦”贷款经营和投资房产。

  城市商业银行骨骼渐长,触角敏锐、无孔不入,伸向所有跃跃欲试的中小经营者。

  你还会看到,占据了中国最广大土地的乡村,城市化步伐亦喜亦忧地蔓延。农民从怀抱土地,到怀抱房产,心情从抗拒到欢喜;新的圈地者尝到了甜头;商业和外贸让一些人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一夜暴贫和一夜暴富的故事此起彼伏;赌馆中却也多了流连的人。

  在另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们托了全球农产品牛市的福,收入以倍数增长。在城市里饱受通货膨胀困扰的青年,转了一圈,终于在家乡亲友的笑逐颜开中获得平衡。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