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情好心情才能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7:15 上海金融报
朱辉 2007年唤起了大多数国人,至少是大多数市民的理财意识。知道在物价猛涨的情况下,你不理财,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手头的钱像青春一样溜走。可是股民也罢,其他方式理财的“民”们也罢,风险总是无法回避的,最终获得明显收益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人。而银行那些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大概设有门槛,没有个5万元以上的长期闲钱,几乎没有参与的资格。 工资才是硬道理。理来理去,不少同志终于放弃了“钱生钱”奔小康的美梦,知道只有自己本职工作的收入提高了,一切才有可能。不过注意力投向工资,又难免生出许多烦恼。“不怕货比货,只怕人比人”。货比货得扔,扔了也不过损失几个钱;人比人得死,真有人撞墙可不是好玩的。 垄断企业的收入过高,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其他行业职工的劳动情绪,不知道因此让GDP受到了多大的间接损失。企望着垄断企业减工资,一直是一股不小的社会情绪。最近,在停顿四年之后,中石化系统开始了一次全系统的工资普涨。一时间网上群情激奋,不少人口诛笔伐。“这一次的调资思路是向一线员工和低收入员工倾斜,领导干部和管理层的工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中石化系统一位人士指出了此次涨薪的主要原则。缩小内部收入差距,固然没错。如果可以“削峰填谷”,削掉领导干部和管理层一部分过高的收入,这样有增有减,社会舆论阻力会小得多。 另外有心人注意到,依据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所披露的数据,即便垄断行业薪金水平休眠几年,其他行业仍是赶不上的。算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间。如果依据国资委统计数据,2006年,国有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4.16万元,垄断企业90%的职工工资不到5万元,加薪就无可非议了。 人比人会坏了情绪,产生怨气。可是自古以来,不与人比只有少数圣贤做得到,因此不如比个彻底,科学、客观地比一下,化堵为疏是治理洪水之道,也是调理社会情绪的良方。收入不等于工资,低工资高福利往往胜过账面高薪,这是中国国情之一。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统计数据之间会存在巨大差异。至于垄断,也许几十年里是难以消灭的现象。但是假如垄断企业招工能像公务员考试那样相对透明,能进垄断企业的都是同岗位中的精英分子,那么他们享受着高收入,可能其他人被“气死”的概率也会小一些。 社会上许多事情是复杂的,同时又是认真处理就可以化解的。透明收入组成,不去有意混淆收入与工资概念,就能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衡”去比较垄断行业不“垄断”工作岗位,则多少可以让“垄断”减去几分可憎的色彩。 薪情好,心情才能好。大家的心情都好了,社会财富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的增长。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