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预期收益不可轻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20:45 《大众理财顾问》

  文/蒋兴

  据说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钱,但盗贼和乞丐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是希望新年降临的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一见发财”之意,祈愿新的一年能够财源广进。

  和豁达而浪漫的苏格兰人不太一样,中国的新年,人们也许会穿新衣、挂灯笼,但不会去把钞票放在门外,尽管人们对于财富的期盼是相同的。同样,人们往往会在新年总结前一年的得失盈亏,规划未来的年度理财计划。

  现实中,许多人在规划未来投资时,往往并没有谱,而是先找一个较高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机会成本,然后再决定投资方向。例如,房产中介说投资某某商铺预期年回报率8%,朋友说炒纸黄金预期年收益率12%,理财顾问又说投资某集合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15%,往往投资者作简单判断后,就决定投集合理财产品,原因就是15%这个数字看上去最高。而这时15%又成了投资者的心理底线,如果有人说炒外汇可以赚20%,那他很可能马上倒戈。

  可是,投资者在年终盘点时,可能会发现实际收益与预期相差较大。按照预期收益率来决定投资方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择。也就是说,投资者基于较大的数字判断,而选择了投资股市。实际上,投资者应该基于未来股市强于其他投资产品的判断,而投资它,至于收益率有多少则交给市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除非是债券、存款等固定收益的产品,一般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收益率波动都非常大,试图估算某时点的收益往往徒劳无功;其次,精确预测的专业性门槛,也会将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最后,很多行业受国内政策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也使预测更加困难。

  很多预期收益率是参考历年收益率得出的,但过去的收益并不代表未来。2005年底,很少有人会预计到来年投资股市的收益率在100%以上;同样,2002~2005年,和股票相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很低,有些甚至为负,可是那些产品在发售的时候,肯定不会提示说预期年收益率是负的。因此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种假设或猜想,并不能保证产品能达到该收益率水平。一些预期数字往往是业内自己的估算,而不同行业的预测水平、计算标准千差万别,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

  较适当的做法是,投资者自身具有一些经济和财务常识,经过对大势的研判后,决定投资方向,而预期收益率只能作为参考。至于投了以后,操作上可以请教业内人士,或直接交给专家去解决,收益率也将取决于专家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当然还有不确定性中的一点运气。如专业理财的股票型或配置型开放式基金,它们不会宣扬年收益率将达到多少,但是它们可以给予投资者托付在该行业里的钱以充分的回报。

  好比苏格兰人,无论是个人的信念、家庭的期盼,还是传统的约束,都让他们相信这个风俗是有意义的。当他们把钱放在门口时,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期待,而并不计较钱是否会少或完全丢失。当他们这样做了以后,或许那年真的就是一个“发财年”。

  决定投资方向前不把预期收益率作为唯一标准,如同苏格兰人不计较家门口的钱是否会丢失一样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