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房民遭遇套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07:39 上海金融报

  陈志龙

  中国人大多有小名,为的是叫起来方便顺口。这种习惯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运用,于是有了“网民”、“股民”、“彩民”之类五花八门的称谓。不知道什么原因,炒房者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名,姑且把他们称为“房民”吧。与日益壮大的房奴大军相比,房民至少是自由的,炒不炒全由自己,这种称谓恰如其分。

  谈及股民,人们会想到运气好时一年能赚好几倍,同时也会想到一个可怕的词“套牢”。相比之下,过去几年里,“套牢”对于房民是个陌生概念。当个房民,手里握着几张房产证,需要做的只是憧憬未来能成为什么级别的富翁。如同“股市有风险”的老生常谈,也有文章提醒房民炒房有风险,“熊市”来临时,会有人跳楼。可是在房地产商和经济学家的鼓噪下,房民们都相信这种风险起码要20年后才会来临,那时他们早已经是一条好汉(经济上的)了。

  2007年岁末,深圳的房民有幸率先尝到了套牢的滋味。央视台采访了几位贷款买下四、五套房子的深圳房民,面对开始下跌的房价,出手就会亏本。捂着等待涨价,每个月家庭收入又还不上月供,令人羡慕而又痛恨的房民,终于也过起了压力重重的艰难日子,体验了一把房奴的痛苦。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一篇文章中这样形容当今中国的房地产:“房地产业曾经像太阳一样充满了希望。不过,即使是太阳也有落山的那一天。”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潮涨终有潮落时。之所以会有投机者等到站在平台上才明白风险会与自己有关,都是因为此前赚钱太容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某一领域赚钱太容易时,往往是危险即将来临的前兆。从这种意义上看,房民早点遇到套牢是件好事,也许能使未来少几个发展到跳楼的地步。

  股民遭遇套牢,固然没有人会寄予同情,起码也不会有多数人幸灾乐祸。而房民被套牢,广大房奴和还不够实力成为房奴的人则颇为高兴,可见炒房者的存在的确激化了某些社会矛盾。

  外国当然也有人炒房,不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民俗、国情又使得房子成为家庭必需品。此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炒房行为仅次于粮食紧缺时炒米,从社会公德上讲,是比较缺德的。

  投资赚钱本无可非议,假如这种投资有助于促进就业,相信除了赚钱之外,投资者还会得到社会应有的尊敬。假如投资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当然也会于经济收益之外,收获社会额外的承认。在目前形势下,炒房除了损人利己,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积极社会意义。

  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了拐点?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敢乐观。好在已经出现了一点希望,也许能让今后的房民队伍有所缩水,这也算是一种好的现象。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