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系理财产品年度盘点 打新股与QDII最受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陈珂 每日经济新闻 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末,国内共有25家中资银行和9家外资银行推出2120余款理财产品,预计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将达到1万亿。 2007年,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和疯狂上涨交替之下,与股市概念沾边的“打新股”产品和QDII无疑成为今年银行系理财市场中最受关注的产品。从“新股不败”到打新收益被严重摊薄;从只能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到相继开放中国香港及英国市场,“打新”和QDII今年却命运迥异。 “打新”——人民币理财最耀眼明星 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火爆催生了A股市场“打新不败”的神话,为了紧扣市场热点,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银行“打新”产品发行明显加速,部分银行甚至每到有大盘新股上市时,就专门成立一款产品。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银行理财研究所的统计,今年1~10月,国内中资商业银行发行新股申购类产品共计100款,其中,1月份和4月份各发行1款,而到9月份发行量则猛增至20款。上半年,银行同类产品的期限在1~2年,平均期限为11.5个月。预期收益率方面,2007年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较低,一般上限在10%左右,下半年则上升到15%-20%。 “从发行数量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打新’产品发行的密集度与大盘的走势是有一定关系的”某银行理财中心人士表示,随着二级市场进场资金的迅速膨胀,不仅带动了大盘的走高,更让新股发行、上市得到了充分支持。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0月份A股进入深度调整期,越来越多的资金为追求更稳健地回报而选择申购新股,在资金迅速扩容的背景下,打新的收益也在降低。据一券商的统计报告显示,10月单次新股申购资金收益率平均水平已降为0.59%,比9月的0.71%要低。 但新股收益出现下滑,却催生了银行“打新”产品创新的步伐。10月以来,中信、招商、深发展、上海银行等,相继对同类产品进行改良,或将活期储蓄的概念嵌入打新产品中,或将信托融资贷款与“打新”捆绑,并在资金闲置时投入票据、国债市场。 但最令市场追捧的创新,则是对同类产品期限的灵活设置。 记者了解,去年年底及今年初,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打新”产品,期限一般都在1年以上,虽然截止目前,较早期产品获取的年化收益均高达15%以上,但由于期限过长,严重的牺牲了客户资金的流动性。 因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3个月期限产品,甚至“新股支支打”等类型的产品。对于后者,只要客户与银行签订协议,在每次新股申购前,银行会自动划走客户账号内资金,中签后将本金、收益自动划到客户账号。 从目前情况看,明年新股发行频率依然很高,但是参与打新的资金量越多,势必收益率更会被摊薄。如何创新设计,在产品中加入更多的投资渠道,将是明年同类产品竞争的核心。 QDII经历海外风险 正逐渐理性 今年上半年,曾被监管部门及市场寄予厚望的银行系QDII,随着某银行一款产品面临巨量赎回,甚至不得不提前终止后,被市场彻底打入“冷宫”。而投资范围被局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以美元投资的收益水平甚至低于人民币升值速度,成为市场抛弃银行系QDII的重要原因。 在各商业银行被批准的QDII额度被大量闲置之时,监管部门却给银行系QDII带来了希望。5月10日,银监会颁布 《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银行系QDII直接投资境外股票。随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第二代QDII产品很快问世,并得到了市场相当的追捧,其中工行一款产品更创下超过40亿的销售记录。 为回应市场的热烈支持,银行系QDII在设计时,也表现得相当激进,施罗德基金、美林证券、巴菲特基金等海外优质基金,频现于银行系QDII的产品设计中。数据显示,进入2007年5月份以后,银行系QDII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在9月份和10月份连续保持25款的最高纪录,9-10月,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QDII发行数量最多。 与市场逐渐开阔同时而至的,则是银行系QDII收益率的明显上升。2007年9-10月,由于港股表现出色,投资港股的境外基金收益率在短短两三个月便取得20%-30%收益。 然而进入10月后,由于美次级债危机全面显现,牵连港股出现震荡,不少银行系QDII净值大打折扣,个别产品甚至跌破面值。 “次贷危机很好地为刚刚走出国门的商业银行上了堂风险课”农行国际业务部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风险控制角度说,只有尽量将结构设计得更复杂,运用更多工具,才能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 与基金QDII可100%投资股票相比,银行QDII被限制“投资于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0%”。正是这硬性规定,10月以来次贷危机余震波及全球股市,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且高位建仓的基金QDII遭受重创,基金QDII净值全线跌破1元面值时,银行QDII却显得更为抗跌。 基于此,当本月初英国股市被开放后,国内商业银行已变得更为理性。而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显示,2007年11月以来,商业银行QDII挂钩对象增加了指数,同时,股票、债券作为挂钩对象的产品比重逐步增加,在近3个月成为一种趋势。这也证明,面对未知的海外市场,“防御”成为商业银行考虑的首要目标。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