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理财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21:16 中国财经报

  尽管2007年被人们普遍地称为“理财年”,但相对于2006年证券市场的高收益而言,2007年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只能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投资者见证了牛市的大起大落,见识了不同市场间的密切相连,风险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最好的风险教育者,永远都是市场本身。

  股市:大起大落风险渐显

  内地股市的最高点出现在2007年10月16日,当日上证综指盘中最高冲至6124.04点,超过历史最低点998点5倍有余。但尽管创造了这个历史记录,很多股民却感觉到赚钱远不如2006年容易——那是一个随便买支股票都可以轻松获利数倍的“黄金”年头。

  2007年的内地股市可以将5月30日看成一个转折点。“5·30”之前,股市承接2006年的单边上行趋势,在大量新股民投入股市、基金频发、资金源源不断涌入的狂热气氛带动下,股市呈现小有震荡、快速走高的态势。期间各种没有业绩支撑的垃圾股、题材股更是“鸡犬升天”,几月之内翻番的不在少数。尽管监管部门一直强调“股市开始出现泡沫”、“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也曾经有过“2·27”、“4·19”、“5·15”几次急挫,但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将风险真正放在心上。

  5月30日,财政部宣布即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上调至0.3%。当天沪深股市放量暴跌,两市跌幅均达6%以上,两市跌停的个股超过900只。其后数个交易日,业绩较差、前期过度炒作的股票连续跌停3个交易日以上的不在少数。散户普遍损失惨重。

  现在回头看印花税调整措施的出台,人们可能会觉得,如果是在一个平稳向上的市场运行期内,这一调整措施本不该引起如此剧烈的市场动荡。关键是“5·30”之前,市场前期涨幅过大,尤其是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爆炒,使市场积累了较大的结构性风险。在此情况下,本来投资者心里就已经开始“打股”,印花税调整的重大利空因此成为恐慌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为稳定弥漫市场的恐慌情绪,6月4日,国内三大证券报分别发表文章,认为调整印花税并非打压股市,牛市基本面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由于基金投资者在这一轮调整中损失较小,而散户信心遭到严重打击,从6月份开始的新基金发行创下辉煌战果。仅6月11日至17日一周内,就有4只基金先后发行,总认购规模超过1000亿元,大量的散户开始转而投资基金,使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而伴随着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大盘蓝筹股的集中、密集回归,股市“二八现象”持续上演,散户纷纷慨叹“只赚指数不赚钱”。在10月16日沪市达到6124点历史新高点之时,很多散户手中持有的非蓝筹股甚至还没有回到“5·30”之前大盘4350点时的价位。

  10月16日则是“5·30”之后的又一个节点。“5·30”之后蓝筹股的大幅上扬和基金发行出现的非理性因素,使市场开始质疑蓝筹股的定价问题,同时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基金监管的严厉措施,大盘股的密集回归,也使资金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缩。

  这些隐藏的风险担忧,在中石油上市问题上有了集中的体现,这只“超级航母”、世界最大市值公司上市前冻结资金3.3万亿元、募集资金达668亿元;上市后却让无数对它寄以厚望的投资者大失所望。持续近一个月的连续下挫,带动了大盘蓝筹股集体下滑。从10月下旬开始,市场进入了一次比“5·30”持续更长、幅度更大的调整期,11月份上证综指的跌幅更是创下14年之最。市场担忧目前许多股票已经开始透支明年的业绩,更担忧A股市场总体估值是否过高。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一轮更猛烈的调整中,投资者的心态显然要比“5·30”时期理智和冷静得多。或许对于股民来说,从这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中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历经挫折后获得的投资理性和投资知识。

  目前已近年底,第六次加息尘埃落定加上年底前已无新股IPO,政策资金面均较为充裕,很多股民都在期待最后一个交易周能够为自己带来不错的收益。从全年定位来看,2007年可以看做是一个牛市中的中期调整年。牛市还能持续多久?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效果和股市监管措施能否进一步完善。而2008年第一个值得期待的风向标事件,将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的股指期货。

  外汇:把握大势是关键

  今年以来,由于股市波动加剧,很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和证券市场关联度相对较小的其他投资领域。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炒外汇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人民币升值趋势预计将维持一段时间,炒汇风险在一般人眼里也要比股票风险低。

  中信银行总行外汇专家刘维明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元汇率仍将走软;欧元从交易成本和战略角度来讲都对美元货币体系构成了挑战,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将越来越强;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则被削弱。但美元的下跌是有限度的,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储备地位仍不可动摇。

  专家认为,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人,可以首选QDII产品,让专家帮你理财。

  基金:大突破中藏变局

  相比股市的大起大落,2007年的基金市场相对而言较为平稳。机构操作的优越性,在“5·30”之后得到突出体现——散户损失惨重,基金则基本波澜不惊。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仍然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选择。

  2007年被人们称为基金的“黄金年”,基金数量、总体规模和品种创新,都有了质的飞跃。截至12月21日,基金数量比去年增加了39只;国内基金资产净值总额已达31651亿元,较去年底时增长了3.7倍。据专家估算,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家庭购买了基金;A股市场有近30%的股票市值控制在基金的手里。

  据《中国证券报》的调查,2007年有盈利的股民占总人数的48.65%,不赔不赚的为13.7%,有不同程度亏损的为37.65%。而2007年有亏损的基民仅为总人数的19.35%,35.68%的基民盈利在0-10%,24.95%的基民盈利在10%-30%,14.31%的基民盈利在30-70%,5.71%的基民盈利在70%以上。

  与股票市场的“几家欢乐几家愁”不同,各类基金今年以来可说是“全面开花”。“封转开”基金受到市场热捧,开放式基金占据基金市场绝对主流;股票型基金规模迅速增长,资产净值已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60%以上。

  然而,基金市场在这一年中也遇到了波折。最典型的表现是QDII的出师不利。6月2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QDII基金终于可以“扬帆出海”。目前已有华安、南方、华夏、嘉实、上投摩根5家基金公司发行了自己的QDII产品。这些QDII基金中既有综合配置、相对来说较为稳健的类型,又有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然而,QDII出师不久,就遇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全球证券市场剧烈波动,加上起步初期跨市场的投资管理能力较弱,管理人的投资经验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上市以来,QDII产品普遍呈现先扬后抑,直至大幅跳水的局面,多个QDII产品净值跌破一元发行价。

  在总体繁荣的境内基金市场上,加强监管成为重中之重。今年5月17日,原上投摩根基金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建涉嫌“老鼠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基金监管成为证券市场监管的又一新重点。可以说,今年基金的大突破已经使一些行业弊端暴露出来,要让基金行业继续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投资者教育问题、基金管理能力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问题、未来可能出现的申购赎回高潮、基金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条件问题等等。

  10月以来,监管层连出重拳强化基金监管,就是因为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新基金的监管;11月4日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基金销售、投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规定;12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基金公司“专户理财”的试点工作将于明年展开。

  黄金:前景依然看好

  2007年,国际黄金价格从每盎司601.5美元一度攀升至845.7美元,最大涨幅达到40.6%。业内普遍认为,2008年的黄金投资需求仍将增长,各国央行为缓解次贷危机影响货币供给可能会继续增长,这将支持金价更为坚挺,有人甚至认为金价出现每盎司1000美元的情况也不奇怪。在这个大背景下,炒金自然成为人们投资股票、基金外的较好选择。

  目前,国内投资黄金主要有纸黄金、实物黄金两个选择,而即将推出的黄金期货,由于所需资金较多,不适宜普通投资者参与。就纸黄金而言,目前中行、建行和工行均开设有这项业务,与实物黄金相比,其交割和变现更加方便,交易门槛是10克,交易手续也较简单,并且一天之内可交易多次(T+0),受到不少投资者的追捧。

  实物黄金更受普通投资者的青睐,近两年来各类金币、贺岁金条、奥运金条等大受欢迎,往往上市一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实物黄金不适合短线投资,其升值主要依赖于金价大幅上涨及收藏价值。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