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储蓄型保险拼不过牛市与加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00:56 理财周报
退保高 保障型产品脚跟稳 理财周报记者 蔡嵩婷/文 银行进入降息周期时,曾给固定收益率储蓄型险种带来销售春天,但当银行进入加息周期,固定收益率无疑又成了这类产品的紧箍咒。2007年,随着几次加息,储蓄型险种的收益利率已经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 保险公司既喜且忧。喜的是可受益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忧的是储蓄型险种销售备受冲击。 “今年股市那么好,银行利率又不断提高,退保率高也在预料之中。”泰康人寿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本轮的退保行为从去年底已经开始显现,直到今年3、4月达到高峰。当股市连续出现5•30、6•21两轮调整之后,投资者开始意识到退保炒股的风险,所以这种行为的数量又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虽然这个波峰比较明显,但相对于平时的退保率而言,还算不上过高。”业内人士周先生告诉记者。 根据上海保监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上海的退保率达到27.29%。退保率最高的某保险公司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显示,该季度退保金额和今年前三季度的退保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3.49%和65.47%。 储蓄型投资产品、房贷险高退保 其实退保一直都存在,主要原因包括投保人临时需要资金周转、投保人觉得受骗、客户对于一些条款不满意、客户移民等。这些都属于比较常见情况,而且经过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管部门的合作,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一般而言,造成高退保率的最大原因来自社会因素。”业内人士闫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具体到今年,这个社会因素就是股市和银行利率的双重压力。 虽说整体遇到退保小高峰,但不同产品、不同渠道的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收益率说明一切”的中国式理财观念下,收益型产品受到最大挑战,其中又以银保类产品首当其冲。 由于保监会规定,万能险产品不能在销售时告知预计收益率,而分红险的收益分配又完全不透明,这与资本市场看得见的收益走势相比,明显缺乏吸引力。加上银行保险产品往往采取固定收益率这种简单的设计方法,那么许多看重投资收益的客户必定会与其他收益类投资产品做比较。最终选择弃保险,入股市。 另一类受到大幅影响的是财险类房贷险。由于银行基准利率不断提升,而且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还会有进一步调高,因此很多投保人就选择提前还贷,并且在还贷结束后第一时间退保。“很多人觉得房贷险就是为银行购买的,所以当还贷结束了,他们也就自然而然想到退保。”一位财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数财险、传统寿险和健康险影响不大 相对于周期较长的寿险类产品而言,与家庭相关的财险相对时间短,金额小,因此退保率一直较低。 例如车险,近年来退保率一般保持在1%左右,根据车盟网统计,今年截止到10月底,上海市场中车险退保率为1.2%。造成车险等短期财险退保的主要情况包括:保单出错、重复投保或是二手车过户。 车盟相关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由于车险一年一买,所以即使觉得买亏了,投保人也不会选择退保。”由于投保时间短,所以车险与其他一些短期财险一样,设置有退保时限,超过一定时间就不能再退保。 在寿险当中,传统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保障功能明显,因此退保情况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预期中的利率倒挂现象也没有给传统寿险产品造成大规模退保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产品的保障功能明确,客户一般不会为了收益情况而放弃保障。 “退保”,这是一个牵连着保险公司和客户两头的概念和程序。究竟退保时客户可以得到的金额是怎么计算的?退保是否为解决问题唯一且最有效的办法?退保金额迟迟不能到账究竟是谁的过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保险公司,请教了多位富有经验的精算师,接下来为您一一解答。 相关报道: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