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产品最容易忽略的四大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7:07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秦丽萍/文

  陷阱一:夸大收益率

  理财周报记者在多家银行的营业厅都发现,宣传广告上都是收益率颇为吸引人的理财产品。而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对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过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夸大嫌疑。理财周报在上一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调查》的专题中,经调查发现,确实有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其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

  某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士曾自曝:因为看到同行同类产品提高了预期收益率,也不得不内部修改了原定的预期收益率,以争抢客户。

  陷阱二:风险提示被忽视

  理财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银行理财顾问和产品销售人员为推销产品,常常忽视风险提示。

  近日,理财周报记者在某些银行营业大厅随机采访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申购某银行一款打新股理财产品时称:“这个产品好,上次买少了。”银行销售人员在热情地招呼“是啊,你上次买少了,太可惜了”。之后,就马上为老太太办起了手续,只字未提潜在风险。

  此外,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使用专业难懂词句,投资者无法完全理解。例如,“三年之后,如果该公司不破产,将归还本金并按实际情况支付收益。”事实上,一旦公司破产,投资者可能会血本无归。

  理财周报记者建议,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主动询问该产品是否保本,以及投资风险。

  陷阱三:

汇率风险

  对外汇理财产品来说,陷阱可能更不容易为投资者认识到。

  比如,某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收益率是与某种外汇波动的范围挂钩的,每个季度的第一天,如果欧元/美元的汇率在1.2—1.225范围内,就有1.5%的利润派给投资者;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本季度利润为零。投资者在选择与汇率波动挂钩的产品时,应尽量选取区间取值大的产品。

  此外,投资者还应该意识到,当产品到期时,一般都会兑换成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因素,使得投资者面临的损失会越来越大。而且,理财产品期限越长,可能遭受的损失就越大。

  陷阱四:普通客户有可能成为

  “优先”客户的利益牺牲品

  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时会分优先级和普通级客户。一定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并不能平等分享收益。

  深圳发展银行某位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产品指向哪类客户,则这类客户很可能会成为优先级客户。此外,一些机构也经常成为优先级客户。

  优先级客户会受到收益保护。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某位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招商银行申购新股第10期中,有打新股的产品,预计年收益率在5%以上。如果超过这个收益率,优先级客户还可以享受到10%的收益。如果收益率没达到,不够部分则由普通客户承担。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打新股的产品,年收益率达到20%,优先级客户除拿到银行承诺的5%收益,剩下15%收益中,他还可以再拿到其中的10%,即总收益率的1.5%,这样算下来,优先级客户则能拿到6.5%的年实际收益率。”

  投资者如果不分清楚该产品有没有分优先和普通级别,很可能就成了优先级客户和银行的利益牺牲品。

    相关报道:

    最值得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售手册

    内地银行理财产品纷纷瞄准港股

    四类理财产品 QDII收益率最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