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资有诀窍 温州人注定要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6:1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本报记者 张小军温州报道

  温州人有钱,大家都知道!温州人怎样投资,大家都想知道!温州依山傍海,以气候温和而得名,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作为“寻钱计”四站之一,在温州的7天,这个城市投资者的专注让记者印象深刻。

  温州人的投资传奇被冠以炒煤、炒房、股冷淡、股疯子、太太团、投基队……其实任何一个注解都只是温州人某个时期的一面;在温州人的骨子里,人人都是剑客,爱在投资江湖搏杀。

  温州人其实可以分老新两类,或者说投资者和希望投资者。无论新老温州人,他们身上都有共同的财富图腾:必须投资!如果把温州人和成都人比较,他们总是想唱戏,而且苦心费力把戏唱好!

  温州7天的寻访,记者试图给这个城市的投资者做一个扫描,解剖一下通胀时代温州人的财富路径!

  看他们“跑赢CPI”

  “一定要跑赢CPI!”当今年夏天全国各地物价涨声一片时,温州人并不屑,“吃穿涨的那一点点根本没什么!”

  有个帖子,大致内容是说物价上涨,呼吁大家自己种菜。9月14日,在温州市中心一栋占地一亩多的

别墅里,主人黄东升得意地对记者说:“别墅周围一圈都种起了小菜”。

  不过,这可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从1998年开始,黄东升炒过很多房子,究竟赚了多少,他都说不清楚,“有时候3个月就赚了800多万,而这别墅那块地就要值一两千万。”温州CPI数据,1月至7月同比上涨2.4%,而黄东升现在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都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男人会赚钱,太太们也没闲着。2004年起,“太太购房团”南征北战,收益空前。目前她们又对证券、期货、黄金等兴趣正浓。去年11月25日,已变身为“太太理财团”,据说能调动资金数亿。

  听到“炒股炒基声”

  最近的理财热点绝对是股市,在温州几天,记者走访的几家营业厅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工作人员说,“从来没有这么旺的人气”。2006年到今年上半年是温州人值得“纪念”的一年。“过去无论炒房子炒煤炭炒手机号炒车牌,炒的都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现在温州人中炒股买基金的人却越来越多!”

  温州一家知名广告传媒公司的中层吕女士从去年开始炒股炒基金,她周围的朋友都是铁杆炒房者。

  而对于企业家,温州人也很快发现了一个新财路:上市。“100多家温州企业正排队上市呢”,一位鞋企老总如是说。

  把投资房地产当作生意来做

  温州炒房团闻名天下,不过更多时候神龙见首不见尾。

  在温州媒体同行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温州炒房圈的名人———黄东升,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位于温州市区一栋占地一亩的别墅里接待了记者。

  投资要具备3个条件

  时间倒回到11年前,当时的温州作坊式工业发达,一个偶然的机会,黄东升开始从新疆置办牛皮,然后运回温州卖给鞋厂。

  1996年,黄东升攒下了40万元,遂买了两套房子。不过这和如今被外界广泛关注的炒房不同,黄东升当时不过是希望有安身立命之所。

  时间一晃到了1998年,当牛皮生意利润下降时,黄东升惊奇地发现,他的那两套房子直线升值。他在做传统生意的同时开始投资房产,谁也没想到,从此走上炒房路,从住宅、商铺、写字楼到工业用地,都成了他的投资对象。

  黄东升给自己总结了一套买房的经验,投资房产必须具备3个条件:租金一定要抵得上银行的利息;第二是出手要快;第三个才是增值。“3个必须符合两个,要么出手慢一点,租金抵了银行利息;要么就是出手方便、增值快。”

  专业、专业、专业

  黄东升与其他投资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专业,“就是把投资房地产当作生意来经营。”

  黄东升经常参加一些讲座,和多数投资者参加的理念教育讲座不同,黄东升经常参加那些两三千元,讲规划和土建的课程。事实上,黄东升投资房产都会先进行前期考察,把市场环境摸清楚了,再做出决断。

  黄东升曾带领一拨人到北京炒房。在北京,他主要是投资写字楼,然后出租。2001年,他和十几个老乡在中关村联手买了一层写字楼,专门出租给刚毕业的大学生。

  此前,他花了10万元钱专门委托了一家公司做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是北大和清华的学生毕业出来创业有5000块钱的收入,但是却不得不花1000元钱租房子,1000元块钱租写字楼。

  黄东升把这些写字楼隔成8平方米左右的小间,配备好生活和工作设施,专门出租给刚毕业的大学生,结果,在许多写字楼都租不出去的情况下,他的写字楼被排队抢租。

  要找到“接棒人”

  对于投资房产来说,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买房,而是根据投资前景来买。换句话说,既然是“炒”,你就要想到“接棒人”,谁来买这个房子!

  在黄东升的炒房生涯中,1998年拿下温州市西南郊一个镇中心地带的房产算得上典型。这处房产是当年黄东升从政府的竞拍中买下的,底楼租出去做了一个小超市,楼上则租给人家做了服装厂。他当年买下时才900块钱一平米,一共才花了80多万。看房时,黄东升认为,即使不能很快卖掉,但租出去就能很快赚钱,由于位置好,可以做超市和厂房。

  果不出所料,“超市从2万开始租,租到去年3万7。”楼上服装厂的租金开始是7万5,后来涨到了9万。“决定投资以前,必须确定投资策略,以防被套牢”,黄东升认为,之所以温州人能炒房,在于这个市场有一大批人想买房,“下一步,我也许会到成都炒茶楼和洗脚房!”

  黄东升炒房到底赚了多少钱?他自己都不清楚,不过他那栋

豪宅、两辆奥迪、开办10多家企业的资金大多来自炒房。最近,黄东升有些担心国内的
房价
,开始进军英国房地产市场!

  从偏好实物转向资本投资

  对话人

  ■温州经济界理论权威、温州经济研究会会长马津龙

  ■长期关注温州投资理财市场、温州大学教师孙启声

  从一针一线的小利润到巨额资金炒房炒煤,温州人投资到底有什么诀窍?温州本地房价持续走高,火爆的炒房市场究竟酝酿着怎样的风险。记者在温州与当地两位长期研究温州投资市场的学者进行了对话———

  记者:从炒房、炒煤到炒股,外界认为温州人的投资正在从实业转向资本市场!

  马津龙:现在,温州人进入股市,可以说是温州人投资意识的新觉醒,这同时也改变了长期以来外界对温州民资“偏爱实业投资不喜好资本市场投资”的印象,温州民间投资模式已经开始由实物投资向资本投资转变。

  孙启声:从一针一线靠赚差价到温州企业排队上市、从所谓“股冷淡”到“股疯子”,主要是受到财富示范效应的影响。资本天性逐利,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资本,而恰恰有钱的温州人面临寻找新的财富洼地。

  记者:在温州采访,我感觉这个城市充满投资热情。

  马津龙:你随时碰到的人都会和你谈投资,温州人喜欢赚钱,更喜欢让钱生钱,因此在外投资的温州人比较多。改革开放后,温州等地的民营经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他们的投资主力主要是制鞋、服装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的资本边际效益正在降低,民营资本希望转移到新的行业中,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新行业的资本壁垒、人才壁垒、技术壁垒甚至是政策壁垒,都比原有产业高许多,温州民营企业的投资联盟化,其实是在冲击壁垒。

  孙启声:可以说是天性使然,温州人随时都在讨论赚钱。最近几年,温州本土的并购增加,很多小企业主将企业卖给了大公司,这样以来,温州形成了一大批“又有钱又有闲”的人,他们拿着钱干什么?不投资就要贬值啊!

    相关报道:

    温州人的二十年投资理财思路

    温州人投资思路揭秘:炒房炒煤 下一步炒什么?

    温州民间投资偏好转向资本市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