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姓理财 在觉醒与困惑间徘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04:5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博士等经济专业人士分析指出,储蓄分流反映了我国百姓理财意识正在觉醒,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百姓理财还存在不少困惑。 物价涨、利率低……百姓存款遭遇“保值难” 9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一期CPI数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1月份到8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9%。 在上海一家财经媒体工作的徐佑分析说,即便加息,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值,“在物价涨得比利率快的情况下,如果把钱存在银行,虽然没有风险,但是相对于物价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是在缩水的。” 不保值,就缩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储蓄存款分流,固然有股市的“赚钱效应”影响,但更多的推动力还是源于“物价涨、利率低”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保值“困境”。 买股票、买基金……百姓理财凸显“一窝蜂” 在储蓄存款分流愈演愈烈的同时,沪深股指连创新高,基金销售异常火爆。 今年以来,基金销售热一浪盖过一浪,基民队伍不断壮大。“现在的基金销售,拦也拦不住。客户一边排队取钱,转过身就排队买基金去了。”交行上海分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基金火热的背面,则是股市的火热。不过,华西证券上海总部注册分析师陈群分析,在5月30日股市暴跌前,百姓理财的“主战场”是买股票;5月30日的暴跌,让不少股民意识到市场风险的巨大。于是,很多散户转而投向基金,基金又开始火热起来。 而就在5月底到7月中旬的股市难得的低迷中,不少资金转向楼市,直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在平稳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的“突然发作”,创出楼价新高。 丁纯分析认为,就居民个体而言,其合法追求财富保值增值的理财行为是十分理性的;但就群体而言,又是十分不理性的。 “什么火热炒什么”,倾囊而出不可取 百姓理财意识的觉醒,是经济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这种合法追求财富的行为呢?归根到底,一方面,还是我国老百姓目前能够进入的投资理财渠道有限;另一方面,不少金融机构缺乏社会责任,没有担当起对老百姓进行理财教育、风险教育的义务。”丁纯说。 专家认为,当前,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顺应老百姓的理财需求,广开投资理财渠道。 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教育。丁纯认为,投资理财教育,既包括投资理财的知识教育,更包括风险教育,倡导老百姓合理规避风险,进行“有效理财”。“所谓‘有效理财’,就是在保值的前提下理财,而不是倾囊而出地‘什么火热炒什么’。”他说。 此外,金融机构尤其不能“见利忘义”。当前,的确有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者鼓动老百姓贷款炒股炒楼,或者向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们推广具有较强风险性的理财产品,或者虚夸理财收益、隐瞒理财风险……凡此“见利忘义”行为,不仅损害百姓理财利益,最终也会损害金融机构自身。 专家提醒,即便在负利率的情况下,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适当的银行存款仍是投资理财组合中必不可少的配置。毕竟,在我国,银行储蓄存款仍是所有理财方式中最安全、流动性最好的选择。 相关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