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投资股市不是勤工俭学的捷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07:43 东南快报

  本报记者 齐榕 蔡雪萍 实习生 钟惠平

  近日,省教育工委和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联合下文,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必须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不要轻易参与高风险的股市投资,更不得将投资股市作为勤工俭学的捷径,避免因投资失败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

  据称,证监局和教育部门联合下文,给在校大学生股民敲响风险警钟,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面对全民皆股的大潮流,处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该不该入流?针对这一话题,本报特邀请管理部门、专家人士、业内人士、高校老师、大学生们参与讨论。

  话题1  金融系学生炒股是理论结合实际?

  主持人:我们在采访中,听说了不少大学生股民的例子,有些做得还不错,在同学堆里也小有名气。特别是金融系的学生,提前进入股市是不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

  王剑超:从实践角度看,在风险可承受的情况下,大学生炒股有利于培养财商,因为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学生这一方面都是相对薄弱的。炒股也可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关注了解。金融、证券投资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更好地把握书面理论知识,否则就相当于缺少实战培训。

  柯志吉:其实,我的家人对我炒股还是很支持的,我们这些学金融的,很需要实战经历,从实盘操作中学习到的东西是在书本上完全学习不到的。

  刘晓潮:作为金融证券专业的学生,没有去实战过,很难领会理论知识的含义,毕竟理论都是虚的,特别是一些证券技术分析知识,靠死记硬背是没用的。

  林轩春: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现在学校都有搞模拟炒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就支持大学生炒股了。作为金融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应该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懂得股市的风险,更懂得该如何规避风险,避免损失。所以对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其他专业大学生是一样的,不提倡他们炒股。

  任旭东:如果大学生自身可以较好地进行学业管理、时间管理,可以通过虚拟盘来进行模拟炒股。证券公司也都有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炒股比赛,让学生尝试了解证券投资,未尝不是件好事。

  话题2  大学生能否承受风险之痛?

  主持人:大学生炒股,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亏了谁买单,大学生是否具备入市所需的风险承受能力?

  刘靖:我当时炒权证的时候不知道权证风险那么大,听说权证是逆市而行,我们又急着把亏的资金赚回来,就赌了一把。

  柯志吉:风险肯定是逃不掉的。赚钱了,心里高兴。赔钱了,心情不好。不过具体影响的大小,还要看个人的实际控制能力。

  任旭东:大学生没有什么经济基础,风险承受能力差,万一亏损了影响很大。

  卢赛莲:大学生提前参与证券投资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弊大于利。一来大学生自己不赚钱、没有收入来源。但一旦炒股后同普通股民承受着一样的市场风险。

  龙天寅:现在

股票的风险越来越大,就昨天尾盘大跌200多点,跑都来不及,这风险不是学生所能承受得了的。炒股亏钱了,把生活费都赔进去,学生哪还有心思念书。即使赚钱了,他们也同样不想念书,“我炒股就能赚这么多钱,还念书干吗?”

  林轩春:在校大学生自己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和学费都是靠父母来提供,而股市又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小心,后果不堪设想。投资股市更不是勤工俭学的捷径,万一赔了,吃饭钱都没有了。

  话题3  如何引导大学生参与金融理财?

  主持人:针对大学生炒股,我省的教育部门联合证券监管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还是第一次,大家是如何看的呢?今后该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炒股?

  卢赛莲: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参与证券投资的,近期省证券业协会将推出高校投资者风险教育系列活动,进行风险教育风险提示。

  林轩春:目前教育部没有详细的规定说在校大学生不能炒股。但是总体上的态度是不提倡,接下来我们将对在校大学生炒股加强风险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股市有风险。下一步,我省各学校也将通过巡回报告、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知识竞赛等方式,在学生中深入进行以证券风险防范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

  廖处长:那些想通过炒股实现勤工俭学的学生应该很清楚,炒股不是提款机,是可赚可亏的,况且学校有提供多种多样的勤工俭学途径,学生不应该通过这种渠道投机取巧。

  相关报道:

  准大学生借父四万炒股 赚得四年学费

  大学生炒股不可行

  深度调查大学生炒股 股起勇气来青春不赔本

  更多精彩尽在新浪理财频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