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投资洼地 往往是风险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02:17 第一财经日报

  黄湘源

  个人直接投资港股即将开闸了。无论是简单地将香港“自由行”看成投资洼地还是风险高地,显然都是不对的。

  表面上看,此次趁全球股市暴跌之际开放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股市,在时间的选择上似乎抓住了一个逢低介入投资洼地的机会。但慢慢爬行的内地资金乌龟不可能赶上境外资金兔子的敏锐快捷。香港股市一天就大涨1208.5点,创出历史第三大单日涨幅。等到开闸后出境的内地资金进入香港股市时,洼地恐怕已经变成高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B股市场对内地个人投资者开放时,不少在高位踊跃入市的投资者也曾误以为那是一个投资洼地,结果却一个个成了风险高地。对于此次港股对内地投资者开放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比照意义的教训。

  个人直接对外

证券投资试点的启动,短期内主要有利于那些已有的通过其他方式投资于香港市场的资金表面化,长期而言当然也有利于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向香港市场,这对港股的利好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据
摩根士丹利
的经济学家估计,更多的境外资金会先于内地投资人进入香港市场。也就是说,这次意在给“一国两制”下的两地投资者“授之以鱼”的政策变革,客观上首先成了一个给境外资金“授之以渔”的机会。由于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市场,先行一步的境外资金更懂得怎样抓住机会抢先下手。

  内地资金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回避A股日益高涨的泡沫风险,同时,也是为了寻找更多的获利机会。但是,对洼地和高地的相对性,只有放在对应的时点来考量才不至于定错位,也才谈得上其转化过程是否有可能为我所用。

  洼地效应的市盈率标准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只有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才能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香港股市以及其他国际市场并不是没有泡沫的市场,而是泡沫风险更大的市场,且港股和内地市场相关度较高,把投资目标由一个泡沫移到另一个泡沫,非但有可能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标,有时反而给了别人以可资利用的机会。

  由于内地投资者不仅不熟悉香港市场,而且还受到禁止融资融券和买空卖空等限制,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傻钱”似的,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较大,对投资手法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想在香港获得高收益的难度很高。这就有可能为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国际资金提供了一个可以很容易地赚“傻钱”的机会。你给人家抬轿子,回头还得给人付轿费。

  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股市的开通,在释放内地过剩流动性的同时,客观上也为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提供了通道开拓了空间,意味着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乃至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将逐渐增强,风险性也随之提高。这不仅对于我们的金融监管是一个新的考验,对于内地

资本市场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内地股市不再“躲进小楼成一统”,谁的投资洼地,谁的风险高地,也就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问题。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