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薪情如此高涨 引无数英雄竞踏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05:3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5月26日,星期六。上午10:00,成都城西某券商营业部,这里依旧人头攒动,但在这里排队的人并不是股民,而是来自各地等候面试的应聘者。

  “有这么多人,我们当然选最好的!”望着营业大厅里密密麻麻的求职者,营业部的张总高兴地对记者说。据介绍,该营业部今年仅招聘4人,而短短数天,已收下800多份简历,淘汰率不言而喻。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

  近日,国金证券首轮招聘,应聘者投来的简历上万份;高考临近,上海格致中学的一个班,报考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的就有20人;去年底、今年初,报考理财规划师的成都市民激增……

  资本市场的火爆,金融从业人员不断飙升的高薪,刺激着各路人马向金融行业聚集--

  金融热浪下,有多少人踏浪而来?本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本报记者 刘锋 杨斌 为您报道

  记者追“浪”

  看千军万马如何挤独木桥

  浪潮一

  券商招人

  万人争抢几十个岗位

  股市火爆,开户数屡创新高,交易佣金的剧增不仅让券商股股价扶摇直上,也让券商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断“扩容”。在近期的本报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招兵买马的广告比比皆是。

  智联招聘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对证券分析师、基金营销人员等职位的需求明显增加。以成都为例,今年春节以后,成都各大证券公司营业部的招聘职位都明显增多,先后就有华泰证券、联合证券、国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金元证券等刊登了招聘信息,提供职位数百个,岗位涉及证券分析师、营销经理等;“除券商外,近期更有基金公司在成都招聘人才,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行情火爆,券商提供的职位自然也就成了“香饽饽”,引得各路豪杰争抢。据相关人士透露,前一段时间,本地券商国金证券在成都招人,几十个岗位引来上万人应聘;上周,该公司再次推出90个岗位,从应聘的情况来看,万众一心齐奔券商的热度依然未减。

  同样,基金和股票热也带动相关衍生产业,如网站、杂志等企业的需求。如和讯、中华股民网和一些金融类杂志目前就在智联招聘网上招基金、股民频道主持人。

  浪潮二

  银行招人

  录取比例100:1

  热闹的并非只有券商和基金公司,银行、保险类企业也是当下大学毕业生心向往之的好去处。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人事教育部总经理李蓓珩称,本年度该行总共安排了两次招聘会,每次都会有1000多人投简历。经过银行的筛选、面试、试用,真正留下来的也就10多人,“几乎保持在100:1的水平。”

  这种百里挑一的现象,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机构也得到了印证。工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表示,工行现在的招聘主要都是集中在高校,今年累计要招100个岗位,收到的简历也有好几千份,“并且一半左右是研究生。”招行成都分行人力资源部的李总告诉记者,从今年的招聘情况看,前来应聘者个个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智联招聘近日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今年2月,全国金融业招聘职位21788个,而3、4月份的数量已分别增至27615个和27754个。据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分析,在参与招聘的机构中,外资银行的需求占到30%,其他主要分布于保险、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资银行的招聘职位占到10%左右。

  浪潮三

  跟风股市

  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股票热”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节了,高考志愿的填报一向被认为是检验专业热门度的“风向标”,今年,什么专业最热门呢?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流行词很可能是“股票热”。

  由于成都今年是考后才填报志愿,目前成都的高考志愿填报情况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上海等地区的情况来看,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股票热”已经露出端倪。5月1日至8日,上海考生填报志愿,受股市大牛的影响,今年一些与股票、投资类相关的金融专业成为了关注焦点,甚至出现了一窝蜂报考的过热现象。

  据

东方卫视报道,在上海格致中学,今年一个班就有20人报考上海财大的金融专业,金融热由此可见一斑。记者日前从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咨询处获悉,今年电话、来访的家长特别多,而且很多咨询问题都围绕着投资、股票。“有些家长会问得非常细,包括这个专业的课程怎么设置?会不会上证券、基金投资课?以后实习有没有机会到证券公司去?可以感觉到,家长、考生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其他几所经济类高校中。为了应付应接不暇的家长、考生咨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招生办今年索性开通了4门热线电话接受咨询。该学院招生办主任唐芸表示,来咨询的家长和考生,最感兴趣的还是金融、银行、财务管理等经济类专业,其中金融分析、金融银行、金融工程等偏投资的专业很吃香。

  浪潮四

  行业兴旺

  带动理财规划师培训

  吃香的除了高校的金融专业,还有面向社会的一些理财类的培训和考试。

  “我现在正在重庆考察,计划开分校的事情。”上周五,美途教育负责人张老师在电话中如此告诉记者。美途教育从2005年底引入国家理财规划师考试,短短一年多,已经在成都培训了400多名合格的理财规划师,而今年受股市火爆的刺激,成都报考理财规划师的人数更是明显增加,仅今年前四个月,该校已开了四期培训班,目前每期的报名人数都在60多人以上,比去年大大提高。

  据介绍,往年报考理财规划师的对象都以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为主,像证券、保险、银行等机构的从业人员,报考目的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获取证书,而今年除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外,个人投资者已经占到学员的40%。

  张老师告诉记者,由于看好理财规划师培训市场,该校在外地开设分校的计划也提上日程。“按照四川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理财规划师的需求,各金融机构大约需要5000名理财规划师。而市民自身对于理财和转变行业的需求而报考理财规划师的,预计潜在人数在1万人左右,市场潜力很大。”

  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成都管理中心负责人周易称,从2005年开始,逐步有人对取得CFP资格产生兴趣,但真正的升温却是在2006年下半年。周易表示,与贵阳、昆明、重庆相比,西南地区90%的注册理财规划师都集中在成都,足以说明成都人对金融理财行业的热衷。

  英特金融培训中心经理叶亮也告诉记者,由于金融行业的兴旺和老百姓理财需求的旺盛,培训

理财师成为近两年一个非常热门的职业。

  踏浪故事

  热捧金融,竞相逐浪,其实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回顾一下,我们能看到过去与现在惊人相似的一幕:2001年前后,也是全民炒股、学生追捧金融专业的高潮;然而,随着股市在2001年6月后见顶2245点,一些当年以600多分考上重点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竟然也要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明天还会重演吗?就算是身在大家都看好的证券行业,又能一路顺顺当当地走过来吗?

  姜姐和王志,就是经历过上一次金融热浪的踏浪者,他们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年终奖发房子已成过往云烟

  讲述人:姜姐

  人物素描:成都城南某营业部大户管理员,职高毕业,从事证券业12年。

  姜姐很忙,记者约了多次才约到。“有啥好采访的”,姜姐说,“我们这行,说白了跟农民一样--靠天吃饭!就这么简单。”

  2001年前 三八节发钱人人有份

  “2001年前,我跟人说我在证券公司工作,不晓得会引来多少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坐在大户室的老板椅上,姜姐的幸福眼神仿佛带回了10多年前的美好时光。

  “1995年我职高毕业后就托关系进了证券公司。那时候每逢过节必发钱,连过三八节,也是无论男女人人有份。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元,记得最多的一次发了8万多吧,我是拿了个塑料袋领回去的……”,据姜姐回忆,业内曾盛传,在行情好的1996年,位于市中心的某证券营业部,给每位员工一次性发放了35万元置装费,某券商甚至以房子作为年终奖……

  2002~2005年底 月薪仅800元

  随着股市从2001年下半年步入熊市,这些好日子迅速远去。“真正惨的是2002~2005年,大盘天天都在跌,那时候两市成交量50~60多亿元,不到现在的1/60,员工的收入迅速减少,不少员工被迫转成经纪人,拿着四五百元的底薪去拉客户。这段时间,裁员、减薪、压缩营业面积成了营业部的真实写照。”

  “你听说过三八营业部吗?”姜姐问,“三八营业部就是指营业面积800平方米、员工8人、月薪800元的证券营业部,这是当年券商为了节约成本使出的招数。”最苦的时候,姜姐也曾想过离开证券业,但她最后还是留下来了,终于等到了股市的好转。

  2006年后 总算迎来幸福时光

  现在行情这么好,证券公司员工的收入又怎么样呢?

  “肯定比前两年好得多,现在每月至少都能拿到几千元,但像2001年以前那样乱发钱也不太可能了。”据姜姐讲,仅今年前4个月,她所在的营业部就赚了1000多万元,员工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不过,在熊市的时候,营业部好多权限都被收到了总部,5000元的预算都要报总部审批。因此现在像员工工资、奖金之类的,也不是营业部老总随便说发就能发的。

  讲述人:王志 (化名)

  人物素描:1997年以理科600多分的高分考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2001年,本科毕业后进入某证券营业部从事咨询工作,2003年中旬离职;现在成都某外企从事营销工作。

  读书的时候,王志在班上也算是风云人物,但是现在,他却戏称自己是全班混得最差的人之一。“毕业几年了,到现在还没买房子,如果当初不是去证券公司,可能结果完全不一样。”5月25日晚,在城南某酒吧,记者见到了当年财大的高材生王志。

  痴迷股票600多高分考入财大

  王志说,当初进证券公司,完全是自己一步一步设计好的。只可惜,自己没赶上好时候。“进证券公司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他们都在四川某上市公司工作。”王志说他在高中时候就接触股票,“当时觉得很神奇,能赚那么多钱,后来又看了一些证券书籍,简直喜欢得不行……”

  1997年,王志以600多分的高分如愿考入西南财大金融专业,“那时候财大特别俏,我的分数,当年都可以考北大。”

  刚一入行 股市骤冷

  2001年,王志毕业后,如愿进入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回忆起当年,王志说,当时股市一片红火,同学中不少人都往证券业挤。然而,没想到一进证券公司,自己就遭遇了股市从炎夏到寒冬的急剧变化,股市由牛变熊。“2003年初,最惨的时候,扣掉公积金,一个月就只能拿到300多元,连付房租都不够。”

  跌跌不休 不得不转行

  在证券公司实在呆不下去了,2003年中旬,王志开始考虑跳槽,此后三年又换了两家公司,直至跳入现在的这家外企。

  “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像姜姐她们那样?”记者问。 “坚持?怎么坚持!”王志苦笑说,“坚持,老员工可以,但我们那种刚开始工作的新员工就不行了,没有积蓄,也没有客户资源,做经纪人都不行。”王志说,与他同在一个营业部的一名老员工,家里房子都有好几套,“光这些房子租出去,他每个月就是几千块钱收入,但我们呢?刚毕业,既有房租的压力,家里的期望值又高,混成那样,都没法向家里交代!”

  (未完,紧转第18版)

  如果您有金融新闻线索,有理财方面的问题,有对金融行业的投诉,可用如下方式与本报金融工作室联系。电话:(028)80826268(随时开通)E-mail:cdmoney@163.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