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卖房炒股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 17:37 南方都市报
编者按 2005年6月6日,中国股市的黑暗时期,上证指数跌至998.23点,全国各地的交易所里,绝望的情绪在弥漫。和如今的股指令全民亢奋一样,当时的熊市几乎让全民将股市遗忘。 5天前,2005年6月1日,税务部门对二手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然而房价视宏观调控为无物,依旧大幅上涨,义无反顾。与低迷的股市截然相反,那一年的楼市在一片喧闹中高歌猛进,持续飘红,至今不落。这个时候,河北保定的一名公务员刚刚卖掉他唯一的住房搬出不久,做出了一个勇气非凡的举动,他将卖房所得的12万元投入见底的股市,从跷跷板这头走到那头,让人瞠目结舌。 两年后的今天,股市扶摇直上牛奔至3000点,无数新股民备受鼓舞欢腾入市时,他却将手上股票全数抛出,在原来的小区又买回一套房子。和以往不同的是,房子多了一个房间,他的财富从12万变成60万,而该小区的房价也翻了一倍。一个看似泡沫剧的故事,它的背后是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近几年的疯狂。 作为资深股民,他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2005年是熊市的尾声和一个巨大牛市的开始 “别人会以为你是疯子,我是傻子。”妻子回忆起当时情形,仍然觉得有点疯狂。 他发现2007的气氛和1996相似,那年新股民蜂拥入市,同年跌停板持续了3天。 宝林说,如果是没经验的散户,成绩很可能是12万变成25万,只能够买回原来的那套房子。 交易开户的队伍排得很长,很多人看别人赚钱也来试试,而此时,宝林们已把股票抛出。 一弯上弦月,衬得这片小区很安静。宝林点燃了一支烟,站在月华下,像一尊雕塑,妻子和儿子正从不远处跟上来。这是2007年3月24日的晚上,宝林和他的妻子,在卖掉自己唯一的住房,投入股市的两年后,终于买回了原来小区里一套面积稍大的房子。 卖房-炒股-买房,命运在绕了一圈之后,又以极度相似的面貌回到了原地。宝林完成了自己对家人的承诺,借着2006年股市几近疯狂的增长,他投入股市的12万卖房款增加到了60万。但卖房炒股这样几近疯狂的举动,宝林说这一生不会再有第二次。 人到中年的赌博 一头龇牙咧嘴乐呵呵的小牛,宝林请人做了这个小石雕放在书桌上。他和它有些神似,这是他心目中的牛市,牛气,但不张扬。 宝林今年38岁,在网络上,他的名字叫做“十年一倍”——一个有判断力和跟从者的资深股民;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身份是保定市某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的领导、党员,生活波澜不惊,和大部分工薪族一样,仅靠工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自己的生活。 2006年夏天,宝林在闽发和大智慧论坛上发帖,讲述他卖房炒股的经历,这个帖子广为传播而且跟帖者甚众。现实生活中,则很少人知道他的冒险。 宝林出生在保定,不到30岁的时候结婚,在自己的城市上大学,而后参加工作。宝林的媳妇秀英曾在西郊八大厂之一的化纤厂做过10年工人。夫妻俩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外人看来,这对夫妻早已拥有了普通人奋斗多年才能拥有的东西——1998年,两人刚结婚就赶上了福利分房,只花了4万块钱就住进了房价最贵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宅。房子是他们组织家庭幸福生活的核心,然而改善生活水平的愿望一直存在,宝林想要一个独立的书房,也想给儿子一个独立的儿童房,他想要楼层更低、面积更大的房子。他想去西藏旅游,但因为经济原因这些仅仅是愿望而已。 “人生赋予每一个人大的机会很少。我并不想干违法的事情,我只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我能够接受的冒险。”宝林说。 宝林所指的冒险,是倾其所有“抄底”,“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作为一个经历过10年股市的老股民,他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2005年是熊市的尾声和一个巨大牛市的开始。 不惜血本 宝林看到的这个大牛市一直持续到今天。2007年3月26日,这个城市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航空证券大厅人头攒动。“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10个滚烫的大红字一个个码在滚动屏上方,空气中弥漫着散不开的烟味,大盘仍在涨,人们在大声议论,亢奋的情绪互相感染交织,各种各样的声音汇集成河。这是一个典型的牛市场景,从2006年一直延续到2007年的春天。 宝林是这一轮投资牛市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在悲观气氛蔓延的2005年,他选择不惜血本孤注一掷,他卖掉自己唯一的住房进入了股市,把它变成了账本上一串变幻莫测的数字。 宝林选择卖房的时机几乎是在股市最低点,2005年,中国GDP连续两年增长10%,而沪指却从2001年的2245点跌入了998点。他印象里当时的气氛异常悲观,大部分投资者的损失都超过了一半,宝林和同事多年炒股的利润也缩水到15%。与股市落寞景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年全国房价继续狂飙,在排山倒海的调控政策下,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仍涨了7.6%。 “这样的机遇,5年都难得碰上一次。”当年5月,宝林决定快速筹集一笔钱投入股市,并期待它在两年内迅速翻倍。宝林赌的是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他花了5个小时给秀英完整表述出他的想法。因为积蓄不多,他希望卖掉自己的住房投资股市。 “如果我答应你,别人会以为你是疯子,我是傻子。”秀英回忆起当时情形,仍然觉得有点疯狂,她最后告诉宝林,“但是你有这个想法,我给你这个机会”。 早在2001年,宝林也曾想劝说岳母卖掉老城区的门面。老人不想冒险,而牛市也以很快的速度走到了头。但在2005年,已经经历了两轮熊市洗礼的宝林,自认为已经成了一个成绩优秀的股民。他评价自己的炒股技术应该是平均100个人里的第一名。 宝林卖房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危险。2003年起,在这个以国有企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中型城市,房产价格开始悄悄往上爬,两年内涨了50%。在宝林放弃自己房子的2005年,关于房地产的争议已相当激烈,人们看不清楚未来楼市的走向。 与妻子签订协议 宝林的房子卖得很快。因为位于开发区中心,看房的人很多,不到一周,就以14.3万的适中价格卖出。他原有的家慢慢腾空,但房子里漂亮的吊灯没有舍得拆下来带走。秀英认为这是曾经的家,尽量想让它维持原貌。 宝林现在可以清楚地记得搬完家那一天的情形,2005年5月27日,空房子里只剩下电脑桌,说话能听到嗡嗡的回声。初夏,小区正好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有林荫道,也有青翠的草坪,干净、整洁、规范。即便有在股市必胜的信心,宝林当时也突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和买主商量不卖房了。但他很快克制住自己,认为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应该而且必须放弃这套房子。 卖房的钱秀英留了2万作应急用,其余12万全部投入了股市,房子最终变成了一串在股市上难以捉摸的数字。应秀英的要求,宝林执笔写了一份简单的协议,确定自己的卖房款最多在股市上用到2007年9月,之后不论是赚还是赔都要拿回来买房。这份协议最近两年一直放在秀英的娘家。按照和媳妇的约定,房租也要作为投资的成本,从股市的账户里开销。 宝林把卖房炒股的秘密在心里憋了一年,其间除了告诉媳妇、哥哥和几个最好的朋友,连父母都瞒着,他担心舆论压力,直到现在还不敢告诉别人。岳父2005年突患恶疾去世时,知道宝林夫妇的秘密。秀英说,她父亲走的时候很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担心。 “如果你看过罗杰斯的书,就知道什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宝林从高中玩到大的好友“宁静致远”(网名)说,“我也会倾其所有投入股市。”事实上,从2006年起,“宁静致远”已经把超过80%的积蓄投了进去。他认为,在投资股市的热情上,自己和宝林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不会卖房,因为他不能承受太大的来自生活的压力。 即使宝林夫妇能够成功地使自己的资产增值,无可否认的是,这两年里他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因为没有一个舒适固定的住所而下降——一家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搬过3次家。最近的一次已近一年,他们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暂时居住在一个40平米一室一厅的顶楼套房里,房东自带的家具简单而且陈旧。 秀英说,儿子慢慢长大了,非常想给他一个安定的家,而这个愿望只有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才能实现。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家庭生活,需要拿现在的家庭生活去冒险。宝林承认,这是他卖房炒股的主要压力来源。 狂飙突进的2006 宝林很细心,他用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家人。卖房之前,夫妻俩还有一个约定,在股市上每多赚5000元,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去吃一次大餐。但这样的大餐吃过了几次就不稀奇了。 到了2006年春天,宝林购买的万科已经翻番。股市越来越热,越来越疯狂。在2006年下半年,宝林发现他的财富偶尔一天能多出1万元。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0月9日,刚结束了国庆七天假期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他持有的民生开盘就涨停,账户上的数字即刻从31万变成了34万。他目瞪口呆。 宝林充分享受了此轮升值的乐趣,从2003年就凸现的利好政策,混合着外资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外部环境,大量热钱从四面八方涌入股市,跌跌撞撞了4年的熊市终于在2006年全面回温。 据统计,去年上证指数飙升130%,创造了17年来的历史新高,中国股市增长率冠绝全球。这一年中国股市市值被彻底重估,市值占GDP的总量,从2005年的19%涨到了2006年的43%,增长了一倍多。 宝林此段时间先后持有过万科、民生、巴士,每一只绩优股都随着大盘一起享受了长达两年的升值乐趣。到全部清仓时,卖房炒股的资金已经增长到了500%,12万变成了60万。 财富增长的速度即刻转化成吸引周围亲友进入股市的强大动力,2006年下半年,宝林共管理过8个账户,除了自己的卖房款,还有妻子的私房钱、岳母拿出的积蓄、母亲的账户、几个朋友的积蓄。他给这8个账户买一样的个股,统一操作。 如果宝林是一个点,那么受这个点影响的同心圆面积,在2006年随时间逐渐扩大。除了离宝林最近的这一圈亲友,大量散户在不露声色中愈发投入,宝林观察到,他所在单位的几十个人中,九成都在炒股。 似曾相识的疯狂 然而,2007年市场的疯狂气氛让这个老股民嗅到了似曾相识的气味,他看到了欢呼声中的巨大风险。“股市在绝望中起步,在犹豫中前进,在欢呼中结束。”宝林把这句话当成这10年炒股最精妙的体会。 作为一个1996年入市的老股民,宝林一共经历过两次熊市。他发现2007的气氛和1996年、2001年相似,新股民都是在接近最高点蜂拥入市。 当年,宝林炒股是受母亲影响,母亲则是受同学的影响。当时他妈妈提前从市政府退休,每天就像上下班一样在家和证券交易所之间来回,开盘之前必到,从来不惧烈日当空,风雨无阻。 而宝林当时对股市毫无感觉,每次下班回家,他就看到母亲在听收音机里的股评节目,当时没电脑,她买了坐标纸,把关心的每一只股票都仔仔细细画成一个图形。用蓝圆珠笔在笔记本的横格上打了好多竖格,把每一笔买卖都记录在这些小方框里,项目有股票种类、买入时间、价位、数量、什么时候卖出,记了一本多。 1996年底,他母亲投入股市的5万块已经涨到了11万,两个儿子受她的感染也陆续进入。但当时两兄弟的成绩并不好,宝林的哥哥至今仍赔多赚少。 但宝林妈妈赚的6万块钱很快也化为了泡影。一直到年底,全家人都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中,只在崩盘的前一晚才意识到了风险,1996年12月15日,新闻联播和往常一样念了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宝林记得播音员念那篇文章板着脸,措辞非常严厉,意思一听就明白,《人民日报》说,股市有非常大的风险。即使当时还没有政策意识,宝林也明白完了,他说,“那感觉就和领导走过来说,‘谁,你撤职’一样。” 第二天早上还没开盘,母子就去了航空证券交易大厅,宝林可以很清晰地记得,人特别多,都在小声说话,嗡嗡嗡,好像进了小苍蝇窝。9点半一开盘就全线跌停,跌停板持续了3天。到1997年,母亲投入股市的5万块钱又跌回了原点,她特别后悔,6万块钱在当时可以买一套房子。而宝林是在后来翻阅报纸资料,看到“十二道金牌”,才确定中央领导当时给股市降过温。 时光荏苒,10年过去了,宝林妈妈头发已经花白。谁也看不出她当初的狂热,她告诉记者,1999年之后,生活重心就逐渐转移到两个孙子身上。 股疯楼也疯 宝林从母亲的得失中明白了股市的风险,1998年结婚之后,他暂时放弃了股市,2000年才和一个极要好的同事陆续投5万本金进了一个共同账户。在连续5年的持股中,宝林打磨出了自己的风格,他选一只股票常常要花几个月时间,一选定就大胆持有,不听小道消息也不凭一时冲动。 卖房之后,宝林还放弃了打“传奇”的爱好,他的刻苦和毅力带来了回报,2006年底,这对夫妻开始捧着从股市赚回的钱,在自己原来的小区附近寻找适合的房子。然而,他们非常不情愿地看到,楼市随着股市的疯长几乎同步提升了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充斥着大量单位自建房的中型城市,房价在过去的两年增长了近一倍。宝林夫妇卖房的均价是1830元/平方米,但在两年之后,他们发现,很难以3000元/平方米之下的价格在高开区买到合适的房子。 秀英曾经看中这里的一户二手房,110平方米,均价3600元/平方米。虽然没成交,但女户主的底气令她印象深刻,她比牛市更牛,她说,“你最好快点定下来,不然下周我还要再涨5000块!” 终于在这个月初,宝林清空了手头的股票后不久,秀英找到了一套原来小区的房子,还在原来的那栋楼,但不在同一个单元。朝向、格局,连毛坯房里的吊扇和吊灯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多了一个20多平米的屋子。夫妻俩看完房,都在心里偷着乐,他们决定花35万把它买下,重新安置他们的家。 买了房子之后,宝林还剩25万。如果从单纯的加减法来看,他是赚了。此轮大盘从2005年最低899点突破2007年的3000点,宝林赚到了5倍。但如果没有投资经验的散户在和他相同的时机卖房,宝林认为他们的成绩很可能是12万变成25万。如果这个人也在保定,那么他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又买回了原来的那套房子。 “这个选择是理性的” 2006年7月,宝林开始在网上以“十年一倍”和“牛市在我心中”为名陆续讲述自己的卖房炒股经历。这个故事一直讲到了今年春天。股民大多赞赏他的勇气,但也有股民为他担心。网友“波浪王”跟帖,“我敢肯定你们都买不回那套房了。” 网友跟帖的现实依据是,最近的两年,全国房价在一片“买不起房”的哀号声中越走越高。在房价已经不算低的广州,2006年全年涨幅近30%。“流动性过剩”这个概念最近经媒体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一些学者用流通货币过多来解释楼市和股市的双重上涨。 股票和房产同属于投资品,它们像跷跷板的两头,轮流吸引着渴望增长财富的人们。一些人和宝林作出了相同的选择。据媒体报道,上海、杭州等地已陆续爆出户主急于卖掉自己多余的商品房,投身股市。而宝林无疑是这一波投资转移里的极端者。 从去年下半年起,社会闲散资金在巨大的财富增值效应下从各个渠道向股市聚拢。央行刚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储蓄为最主要金融资产的居民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6%;购买住房意愿从20%下降到18%。但同期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人数占比达18.5%,上升了5.6%。相比起从前单纯的买楼或者存钱,炒股为国人投资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在大多数人眼里,宝林或许是疯狂的。但也有人不这么看,一直在用声音为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就认为,单从投资品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是理性的”。易宪容说:“事实上即使就现在的情况说,楼市的风险非常大,一点也不亚于股市,而股市在过去的一年增值效应更为明显,卖房炒股当然正常。” 然而在观念相对保守的北方,宝林依然担心这种过度冒险将给他的工作和升职带来阻力。他同时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异常的位置——新增的财富可能带来另一种被误读的风险——因为工资不高,突然又买了大房子,因为能接触现金流,他担心同事怀疑他的经济来源。半个月前,他主动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顶头上司,上司表扬他,你很有魄力,不仅换了大房子,经济上也翻身了。 没赚的人进来了 2007年3月底,宝林和他母亲过去常光顾的航空证券大厅已经热闹了很久,人们拎着水果、干粮,带着毛线针,甚至拖着孩子。26日,张仪在股市新开了一个账户,她从没有炒过股,她很年轻,没有工作,但是有大把的时间。当天她在这个交易所填写了个人信息,排队开户。队伍很长,有10多个充满同样渴望的人,他们或白发苍苍或双目稚嫩。张仪说,我只是看着别人赚了钱,也来试试。 而此时,宝林们已经把股票抛出。 文刚也在最近抛出了他的股票,他是宝林的大学同学,受宝林影响炒股,宝林曾告诉他,炒股和赌博不同,可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赚钱。 文刚此前在一家国有煤炭企业工作,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已在去年停薪留职。他记得上一次回单位交钱,看到景象愈加破败,许多人坐在一个办公室里,一些人没有桌子光有一把椅子。文刚告诉记者,将来的收入很不稳定,因为单位不可依靠。这坚定了他把炒股作为一半事业的决心,他认为“在股市上可以赚钱,而把钱放在银行里相当于贬值”。 和文刚形成对比的是宝林的初中同学李先生,从1996年初试股市就亏本之后,这个信佛的人就再没进过股市。李先生拥有一个30人规模的私人广告装修公司,保定好多大楼的广告牌就是他们贴上去的。2006年宝林劝他拿出10万块钱炒股,但他似乎更愿意在传统行业里稳定地积累自己的财富。李先生说,几个月前,他已经把自己一年的个人利润变成了三套写字楼。宝林理解他的选择,他说,“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很稳定,而且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可能就不会冒风险去赚钱。” 另一个好友大林,则在赔本之后发现,股市并不适合自己。2006年,他在扳回部分本钱的时候选择彻底退出股市,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宝林抛掉了手上的全部股票,他换回了房子,也赚了钱,然而更多的人还在路上,谁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人能回答,但人们都对自己的选择充满自信。 3月18日,央行加息调高利率,然而大盘仍在众多股民的追捧下一路突破3000点。加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全国有24万户新股民满怀雄心进入股市,单是A股新开户就超过了2005年熊市一个月的总数。各地陆续爆出学生炒股甚至是小学生炒股的新闻,股市取代了房市成为最热点。 “市场会抽不理智的人的耳光。”宝林说,股市毕竟是一个只有20%的人才能赚到钱的地方,大多数人并不适合炒股。宝林预备要更好的生活,他预备在股市赚更多的钱,其中一部分留来买车。 偶尔,宝林会对自己的成绩心存畏惧:“如果极端的情况,股市上只有两个人,比如我和我哥,或者我和大林,我赚了50万,他可能就赔了50万。即使能赚再多,我也不忍心,我会收手。” 听到这里,秀英冷不丁插了一句,“很可能,你赚的钱里就有大林的”。宝林不说话了,他又点燃了一支烟,默然。 (应受访者要求“宝林”夫妻均为化名) 采写/摄影: 本报记者 杨传敏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