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职场第一个记忆:20年前的那第一份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6日 10:31 申江服务导报

  ◎文 /邱之盈

  “金三银四”,又是学生求职和才市跳槽的旺季。免去了老生常谈的求职技巧,何不用过来人对第一份工作忆苦思甜的回忆录来折射出一些活生生的职场教材呢?

  就如初恋般难忘一样,第一份工作是人生事业的始发站,凝聚着万千期望和理想。

  无论已经经历了多少山山水水,忆起当初总还是那么叫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大家都拿17块8毛4的年代 房地产公司周女士(工龄:31年)

  我学生时代时,还没有高考制度呢!大家能够达到的最高学历都是高中文化;工作也都得服从国家分配,绝对没有什么“双向选择”;所幸工资也是统一标准,每个人都拿17块8毛4,不差一分一厘。唯一能够计较的就是自己进的是不是国有单位。

  由于哥哥去当兵,作为家中第二个孩子的我享受到了相关政策,被分配进了国有单位,光荣地进入了车间流水线成为第一线的工人。接下来,就是所谓“三年萝卜干饭”的年轻学徒生涯。很多人会在这段时期里混混日子,但我相信,既然读书和工作不能由自己选择,上进的方向仍可以由自己来争取。每年我都被评上冠以“优秀”或“积极分子”的称号,什么优秀员工、优秀团员、先进积极分子等等。为此我也深得领导赏识,在他眼里一直就是员工中走在最前列的代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降临了一个绝好的机遇。财务部门一名做统计的女同事怀孕休产假,她的岗位就突然空置出来。我自告奋勇向领导提出了调去尝试统计工作的意愿,果然被爽快地应允。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的职业方向有所转型并从此定位。发展到现在,我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越老越吃香的专业会计人员。

  捧着“铁饭碗”一心向着党 广告公司王先生(工龄:26年)

  我们高中毕业时正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当时的大学生哪里像现在这么“遍地开花”,一个班上50来个人按比例计算平均能考上大学的才两三个人。其他能上中专、技校的也算不错的了,甚至连中专院校都很少,普遍进了技校。当时没有什么外资企业,统一都是国有企业。所有人也都由国家分配工作,所以根本没有失业的顾虑,也不必为求职费神。我学的是机械,毕业后被分到了一家从事仪器生产的大型国企,在当时看来算是既光荣又体面的“铁饭碗”了。

  当然,单位里还是要按照学历和资历论辈分:中专或技校生至少工作五年以上才可能达到助理工程师的职务;大专生可以做到工程师;本科生一进单位就能坐办公室,并且能做到高级工程师……尽管如此,在基层工作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领导都比较关怀下属,当时也讲究以身作则,有什么脏活累活和危难关头,领导们都必须冲在前头,也就让我们更有信服感。而且,国企单位本身福利好,几乎什么东西都发,生活显得挺富足。员工只要不犯大错,单位不可能遣走你。员工也就有很强的归属感,根本不认识“跳槽”这两个字。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普遍觉得工作没有什么压力。在这样的国企里,一个岗位上往往安排着好几个人,确保劳动力的正常供给。于是“今天我不做会有别人做”,吃饱了饭拉拉家常的闲余时间也就大把大把地涌现。总之所有人都明白,守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职场路途就会一路平稳、无忧无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4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