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理财切忌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10:51 解放日报

  走过火爆的2006年,“翻倍”的收益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似乎已经不值得“炫耀”了。“某某买的股票翻了三倍”;“某某基金去年涨了130%”……在一个个神话故事的刺激下,人们对投资产品年回报的心理预期,也一天天“飞上天”。有媒体报道,现在很多基民认为,2007年预期回报不会像2006年那么高,有50%也就可以了。

  50%的回报成了“可以接受”的底线?这样的心态,显然与理性差距太远,已经可以用“浮躁”来形容。而浮躁,无疑是投资的大忌。

  任何一种投资产品,收益总是与风险成正比。如果以

存款利率作为参照,目前人民币产品的无风险收益率不到3%。超过这一比例的收益,都是以更高的风险为代价的。一般来说,收益率越高的产品,其收益率的波动性就会越大;在牛市中涨得越高的投资品种,往往在熊市中跌得更深。因此,收益并不是区别投资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由于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并不适合所有的投资者。

  即使对风险承受能力很强的投资者来说,2006年也不是一个可以参照的市场。在这一年中,上证指数几乎翻了两倍,这在任何一个市场中,都是堪称“奇迹”的黄金年份。奇迹,自然不可能年复一年地出现。2006年的“井喷”有很多不可复制的原因,比如

股权分置改革,比如此前整整5年熊市积攒的能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市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100%甚至200%的涨幅,只能是特例,不可能是常态。其实在国际市场上,一个基金的平均年回报能达到20%,已经很不错了。

  更大的问题是,过高的预期,很容易让人头脑发热。从投资角度看,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建立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资组合,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也有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越来越离谱的“预期”只会诱导投资者将所有家当都放在高风险的投资品种里,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威胁到日常生活。浮躁的情绪,是很难让投资者笑到最后的。(陈春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