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重庆七成大学生拿压岁钱 主要用于购物聚会开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07:26 重庆青年报

  大学生 你还该拿压岁钱吗?

  随着春节的结束,回家过节的在校大学生们除了收获了休闲快乐的心情外,很多人还惯例性地获得了长辈给的数额不等的压岁钱,年龄上已经成年,却又是在校的学生,在春节里他们应该获得压岁钱吗?有多少大学生得到了压岁钱?昨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我市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压岁钱·现象

  现象一:七成学子拿压岁钱

  来自我市4所高校的40名学生接受了采访,其中24人觉得应该在春节获得一定数量的压岁钱,占到了总数的60%;1人表示给不给无所谓,仅占总数的2.5%。在调查中,有10人在这个春节没有拿到任何压岁钱,占总数的25%;29人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压岁钱,占总数的72.5%,其中8.6%的学生的压岁钱总额低于500元;1000-2000元的达到16.3%;2000-4000元的有12.5%;同时还有5.5%的人超过了4000元。

  “我今年的压岁钱已经5000多元了,差不多快赶上了一年的学费了!”就读于重庆邮电大学大二的陈军兴奋地向记者“通报”了这个喜讯。“给压岁钱在我家已经是每年春节的惯例了,以前一般是几百,现在岁数大了,当然要多一些,但今年是最多的,连我爷爷也给了1000块。不过,在班里我不算最多的,据我目前了解到的信息,已经有3个同学比我多了。”陈军如是说。

  现象二:自立学子发压岁钱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李健,家住垫江的他这个春节只象征性的收到了20元压岁钱。“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每到春节还可以得到大概400元的压岁钱,现在读了大学,可能父母长辈们都觉得我长大了吧,就爷爷奶奶总共给了我20元钱,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向大人要。”这个假期,小李在南坪一个住宅小区里做起了卖鸡蛋的生意,就在前不久,他的“小店”还成功入住了一家超市,有了自己的专署柜台,李健说:“都20出头的人了,想想如果还要拿长辈们的压岁钱就觉得窝囊,这个假期我通过卖鸡蛋也挣到了近400元钱,过年的时候还给几个侄子侄女每人发了些零用钱,这种成为大人的感觉,其实很好。”

  压岁钱·异味

  压岁钱变成挥霍资本

  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大一女生常贷这个春节的“收入”有点吓人,一万多元的压岁钱着实让她好好的挥霍了一把。“主要都用在买衣服上面了,还有裙子、靴子、帽子,另外还给自己买了个手提包,我的音乐手机功能不行,正好把手机也换了,现在还剩下1500块钱,剩下的先留着,过两天看看还有没有想买的。”常贷则一脸轻松地告诉记者,她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宽裕,每年的压岁钱都不会比今年少,不过今年她最喜欢的新年礼物,还是自己在美国的阿姨给她寄来的一封信。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压岁钱消费主要用于购物,其次是各种聚会开支。“算上明天的聚会,这已经是我这个假期的第五场聚会了。”四川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张文告诉记者,自从她放假以来,同学聚会、亲朋好友聚会等各种类别的聚会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许多聚会都选择了KTV、酒吧、西餐厅等高档消费场所,过年所得的压岁钱也基本上全都投入其中。

  压岁钱开始“物化”

  就读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王静这个春节得到的“压岁钱”有些特别,那就是一台MP3,小王告诉记者:“以前过年都可以得到1200元左右的压岁钱,而今年大人们似乎都商量好了似的,统一拿出包装精美的小礼盒相互赠送,我弟弟得到的是一双运动鞋,而我得到的是一台MP3。除去这些,就不再给压岁‘钱’了。”

  同王静的情况一样,重庆后勤工程学院05级建筑学专业的黄胜这个春节也没得到“压岁钱”,代替它的是一款价值4000多的

智能手机。然而,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礼物,学生们却开始犯愁了,“压岁钱我还是希望能拿到现金比较好,至少可以自己想要什么就去买什么。”黄胜的一席话,却和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想法不谋而合。

  压岁钱·声音

  学子:不同家庭 态度迥异

  来自安徽的西南大学2005级法学院学生赵彬,从大一开始,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去打工,这让他体验了父母赚钱的不易。自打工后,每当过年亲戚给他压岁钱时,他都会拒绝。赵彬认为,大学生本身就是成年人,思想上也应该成熟。小的时候不懂事,认为谁给钱多谁就对自己好,有时自己也胡花一通,根本没有想过父母是不是在给别的小孩压岁钱上出现“赤字”。现在上学要向家里要钱,过年更不应该再像小孩一样要压岁钱了,也算是为亲戚“减负”吧。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大三的孙燕同样也在春节里获得了5000多元压岁钱。“我自己家里的亲戚长辈总共只给了我600块钱。其他的都是我父母做生意时结交的朋友给的,我父母也同样给他们的孩子那么多压岁钱,到最后是双方的孩子受益,还促进了大人之间相互的交往,家长和我们都是很乐意的。”孙燕认为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家长:渴望孩子自立有孝心

  家住江北五里店的王女士自称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个年头给自己的孩子好千元的压岁钱了,对于她来说,宽裕的家庭条件,这点钱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只是她心中有一直一丝的期盼,期盼着孩子有朝一日能反过来孝敬父母。“孩子上了大学后,就不该得压岁钱了。”王女士对记者说:“现在许多家庭经济条件都好了,除了供孩子读完大学,过年过节过生日,还要给孩子大笔的钱,不是因为那笔钱该给,往往只是父母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读大学的孩子都应该算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就应当自食其力,如果孩子什么时候能够学会孝敬父母,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我都会很满足。”

  专家:压岁钱应是象征意义

  重庆邮电大学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曾维伦副教授告诉记者:压岁钱的本意是一种长辈对下一代的关爱和祝福。他认为,尽管大学生已经成年,但长辈象征性的给一些压岁钱是可以的,这也是春节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而现在孩子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这样的情况让压岁钱的含义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家长的观念有问题,很多家长移物作情,觉得似乎钱给得越多关爱就越多,而攀比心理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大人给孩子派发压岁钱,不应该用数量多少来衡量,具有的象征意义才是压岁钱存在的最大价值。

  记者手记:

  别让千看习俗变了味

  一位已经25岁的朋友得意地告诉我,过年我有拿到压岁钱,看着眼前这个一表堂堂身高一米八的帅小伙,想象着他还能拿压岁钱,满脸充满了疑惑。于是,他很郑重的告诉我:“只要没有结婚,没有工作,就可以拿到压岁钱,这叫习俗。”。

  既然如此,想当然的,似乎只要我没结婚没工作,80岁了也该有人帮我“压压岁”吧,虽说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但看见一个个不到20岁的孩子,拿着崭新的票子,出入于高档的酒吧、餐厅醉生梦死,面对2000多一件的衣服,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就将卡刷得滋滋作响时,那一刻,真的有种心痛的感觉。

  过年给“压岁钱”,本来是图个吉利,喜庆,然而引来的确实一连串的社会和教育问题,大人的经济负担增加、孩子需要如何

理财……好一个有上千年传统习俗,何时变味了呢?

  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收压岁钱的情景,那个时候长辈们会很郑重地把厚厚的一叠每张面值1角,总计10元的新纸币包在一个小包里,然后告诉你是这些都是连着号的。于是很郑重地接过来,在确认它们真的“神奇”的连着号之后,小心翼翼地揣在口袋里,之后就会每天都盘算着怎么花,怎么花,买这,买那,但是又会很久很久都不舍得花出去。

  压岁钱的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重青记者 周珣 见习记者 刘毅 重青报记者 李文科 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