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多数高端人士不擅个人理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09:41 国际商报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拿到牌照的外资行迅速在国内几个重点城市落子布局,伴随着营业网点的建立,各种理财产品的广告也扑面而来。“个人理财”日渐成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那么对“个人理财”有着巨大需求的高端人士,面对中外资银行争相伸出的理财橄榄枝究竟会做何选择呢?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近期英国金融时报的中文网站(FT中文网)对该网站中高端商务人士展开的理财需求邮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收入人群看好国内的理财市场,有很强的理财意愿,但他们并不能充分利用理财工具,实现财富最大化,现有理财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理财意愿强烈

  近年来国内理财市场日渐火热,高收入人群对未来投资理财的信心指数也一路攀升,显示出很强的理财意愿。调查显示:虽然高端理财者对倍受争议的房地产投资和利率偏低的银行存款的信心指数偏低,但他们整体上对成熟化的理财方式很有信心,特别是在基金和股票方面,对预期的收益普遍持乐观态度,而收藏、理财型保险、债券和期货等理财方式的表现也都让投资人颇为满意。高收入人群对未来的理财收益充满期待,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刺激理财者对未来产生很高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收入者有着旺盛的理财需求,数据显示,高达67%的中高端商务人士在2007年将会增加用于个人理财的资金比例。

  财技缺乏

  高端人群对现有的理财产品不够了解,对理财工具运用不够充分是造成其不能实现财富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在国内高端理财市场上,以保值为目的的储蓄和理财型保险一直是高收入群体投入程度最高的品种,而对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股票和基金投资程度则相对较低。这与国外高收入人群的投资策略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更多的将资金投向能带来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和基金产品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外的高端理财市场较国内发展的更为成熟,如针对贵宾客户的私人银行服务在高收入人群中已经颇为流行;另一方面则是国内高收入者虽然理财意愿很强,但却苦于不知如何理财。FT中文网的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高收入者通过亲戚朋友介绍了解理财信息的占到32%,通过银行营业厅宣传册等了解相关理财知识的占到39%,这表明高收入人群的理财渠道并不十分丰富。

  外资银行的奶酪

  近期中外资银行集中发力国内高端市场,正是看到了“高端人群理财市场的巨大需求”。作为了解理财产品的最直接通道之一,银行能够为高收入人士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那么哪些银行和理财产品最能吸引高端人群的关注呢?

  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品牌在高端人群的选择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最信任银行的排名上,中国中高端商务人士最为青睐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其次才是汇丰、花旗、渣打这三家老牌外资银行,而其它几家近期同时获准在华开展

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几家外资银行,人气并不旺。对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高端人士最为看重这家银行的信誉,其次是理财产品是否带来高收益以及理财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再次才是风险和高质量的服务。

  而在备受关注的银行满意度的评估当中,近6成的高端人士对银行服务感到基本满意,其中外资银行的客户满意度略高于中资银行,差距不大。绝大多数高端人士同时也认为,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还没有达到让用户极其满意的程度,实际上都还可以做的更好。

本报记者 董鸿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