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个人理财不能随波逐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06: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股市的红火,使“理财”成为当下百姓热议的话题。专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醒——

  本报记者 尹世昌

  百姓理财原则:不熟不做,不懂不投

  记者:现在很多人把投资眼光投向了股市、基金,对他们你有怎样的理财建议?

  刘彦斌(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首先,我想强调一下,理财是件复杂的事情,光是主流的投资渠道就包括了保险、债券、外汇、基金、股票以及不动产等。而且,上述每一种都是很复杂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做好“一项投资”。换句话说,你熟悉哪种投资方式,就做什么样的投资。百姓的理财原则应该是“不熟不做,不懂不投”。

  记者:要对投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

理财还需注意什么?

  刘彦斌:一定要恪守“量入为出”这个最古朴的原则。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过度负债,更不要想一夜暴富,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同时,理财是个性化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比如,有的人资金比较雄厚,适合做房地产投资,但如果你贷款去炒房,那就不合适了。

  资产配置有先后,应急、保命钱留足后再投资

  记者:具体来讲,我们应该怎样来配置自己的资产呢?

  刘彦斌:一个人,不应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也不能把钱都用来炒

股票。我建议把家里的钱分成3份:一份是“应急的钱”,可以存银行活期存款,数量应该相当于一年的生活费;一份是“保命的钱”,可以买
养老保险
或者国债。上述两份钱要投资于不贬值、易变现的金融资产。还有一份就是“闲钱”,也就是5—10年不用的钱,这才可以拿来作投资、增值用。

  “三分天下”之后,就不能随意变动。不要股市一涨,就把应急、保命的钱抽出来买股票。比如,去年股市好,有人把自住的房子抵押贷款炒股票,还有的老人把养老的钱拿出来炒股,这些都是不对的。

  收入是一条河,财富就是水库,要保证水库不决堤,必须筑起一道牢固的大坝——保障型保险。比如,可以考虑投资各种意外险,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记者:用于投资、增值的“闲钱”,具体应该买些什么呢?

  刘彦斌: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也就是应当至少持有5—10年。以投资增值为目的的个人,可以用“闲钱”购买股票型基金。

  我不太赞成普通人直接买股票,因为股票是一种风险大、专业性强的投资。基金是以集合投资的方式,把大众的钱凑到一块,分散投资于股票,虽然本质上还是买股票,但波动要小于单只股票。购买股票型基金,普通人就能透过专家理财,分享资本市场增长的果实。

  记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是不是该有不同的理财方式?

  刘彦斌:对。年轻人经得起市场的波动,所以,投资时留足几个月应急的钱就可以,“保命的钱”也可以少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保命的钱”所占的份额也要相应增加。六七十岁的时候,用于投资的钱应该控制在10%—20%。

  理财要避免攀比、虚荣、贪婪心理

  记者:你赞成年轻人贷款买房吗?

  刘彦斌:不动产投资有较强的流动性风险,变现性太差。我自己并不赞成35岁以下的人进行房地产投资,但买房子自住另当别论。只要有了首付,月供在你的总收入的三成以内,就可以买房。但如果月供在总收入的五成或以上,个人财务就有风险了——“房奴”就是这么产生的。

  汽车是一种完全的消费品,因此,我不提倡贷款买车。

  记者:有些人看到周围的人发财了,买车买房了,就会忍不住攀比……

  刘彦斌:个人理财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量力而行。不要因为盲目攀比和爱慕虚荣,就进行不当消费,使自己背上债务,“死要面子活受罪”。要克制冲动消费,养成良好的投资和消费习惯。

  记者:我们发现,现在经常会有一些投资骗局。普通老百姓如何避免上当呢?

  刘彦斌:为什么骗局能得逞?那是利用了我们的无知、虚荣、贪婪。建议大家平时多学习一点理财知识,不但可以避免上当,还可以自主家庭理财。

  此外,做投资决定时,应当保持冷静,对投资回报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现在比较好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就在10%—12%。反观一些投资骗局,回报率动辄50%以上。如果听到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我建议您还是转身走人。

  理财不是为了发财,也不单单是富人的事,而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我希望家家都理好财,用稳健的财务规划为家庭幸福提供支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