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不敢中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3:22 中华工商时报
关于中产的这个话题炒得“甚嚣尘上”,这显然是个好话题。一位平时爱和我抬“理论”杠的朋友也用“仇里”的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认为中产是个“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准备不和他抬杠,我支持他的观点。 魏城先生的文章中,有个关于美国中产阶层的年收入标准,是6万美元。中国中产阶层的标准是多少呢?一说是年收入6万-30万人民币。我太太昨天晚上和我出去遛狗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说看到网络上说中产的标准是15万-30万人民币,超过这个就算是富裕阶层了。 还是拿我家说事吧,就收入而言,无论是美国的标准还是中国的标准,无论是有车、有房之类的附属条件,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我都可以够上。但是你要问我是不是中产?对这个问题我会表现得非常无奈。 事实上中国的大多数白领对中产这个话题都会表现得很无奈,中产阶层不仅仅是个收入问题,我认为中产阶层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 假使一个欧美国家的中产阶层,年收入6万美元,假使我的收入也和他差不多,我可以和他比较一下我们的不同。在职期间,他不仅可以享有比我高得多的公司福利,也可以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司福利我是有的,只是比他会少得多,这个暂且不说。但是我并不享有他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因为我并不是看病不要花钱的公务员。在大多数欧洲福利国家,医疗是免费的,但中国不是。想想前段电视上报道过的一家北方的医院,住院居然花去几百万,但是人还是医死了。你无法预知你的未来,所以,这块隐性的“社会型收入”,我会比欧美国家同样收入的人少很多。别忘了,6万美元的收入,在欧美只是一个小白领,但在中国,却大多属于“过劳”的一群人。 那么,如果我和他同时都失业的话又会怎样?是的,我也有失业保险金,这是国家规定的。但却只是可怜巴巴的几百元人民币,对于我的生活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我忽然失业的话,意味着我将完全丧失收入,成为一个赤贫的穷人,假使我无法上岗再就业或者是自己创业的话。但对于欧美的6万美元收入的那个人,他和我将有着极大的不同,他可以享有比我高得多的收入,尤其在西欧或者北欧,甚至和工作时相比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我的一位在欧洲留学的朋友告诉我,他的房东就是一个失业的人,而且并没有“再就业”的决心,这个房东甚至还享有“失业旅游金”,一个在失业之后去旅游的补助!我的朋友在向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向往的神情仿佛他已经看到了一个大同社会。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完全符合中产阶层标准的人———无论是美国的还是可怜的中国标准———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对自己是中产阶层表示深刻的怀疑。他们的这种深刻怀疑并不来自于他们现在的收入,而是对收入的预期以及社会保障。 稳定的社会体系一定是橄榄形的而不是金字塔形的,对这点我们毫不怀疑地认同。但问题在于,仅仅是眼前的收入是造就不了中产阶层的,造就中产阶层还需要许多的配套,这些配套包括但不仅限于与公务员享有同等的医疗体系的保障、失业的保障(这个保障不是几百块的汽油钱,而是维持有尊严的生活)、民主的权益……等等。 完善而民主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职业制度,会是支撑中产阶层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所谓的职业化制度,也就是全民的职业制度,它意味着无论是农民、公务员还是企业白领,都有机会竞争任何一个岗位,这个岗位的惟一选拔标准是你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而不会因为你是公务员而成为旱涝保收的保障,或者因为你户口在哪里而受到就业歧视。职业制度就是可以让你在农民、公务员和企业白领之间流动,只有这样的流动才能保证大家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这点上来说,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制度又是相辅相成的。 在很多年前,浙江就有1/10的人是个体户———这些个体户包括了老板、个体经营者和自我雇佣者。浙江的老板多,与其说是创业精神,莫若说是自己在给自己的未来设置保障。如果缺乏社会保障,惟一的方式就是赚够足够多养老、医疗以及养活下半辈子的钱。 所以,在中国尚有上亿的农村隐性失业人口存在的时候,在中国尚有3000亿元的资金被用于政府一年购买公车的时候。我认同仇里所说的“中产阶层”是一个伪命题的论定。(16H2)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