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台湾中华银行一日挤兑200亿 股市汇市遭重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2:3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华银行”发生严重挤兑事件 本报传真图
银行职员将装满现金的袋子交给取款人
市民在“中华银行”柜员机上尝试取款
王又曾

  资料图台湾力霸集团遭遇严重财务危机,导致集团旗下的“中华银行”一天内即被挤兑近200亿元新台币(约合50亿元人民币),是近6年来岛内金融业最严重的挤兑。此次挤兑事件在台湾掀起了一股“金融风暴”,台湾金融类

股票全线大跌,股市大盘也连续跳水。为了稳住局势,台湾当局昨日出面表示,当局已准备了100亿元新台币的资金,随时准备入市稳定股市。在过去的两个交易日,台湾股市共下跌了2.55%,为四个月来最大两日累计跌幅。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昨表示,力霸集团内部人及关系企业涉及内线交易,相关资料已移送检调单位侦办。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祸起 旗下公司宣布破产

  据台湾媒体报道,力霸集团旗下的“力霸”和“嘉食化”两家上市公司最近发生重大财务危机,并在上周四晚间宣布,已获准进入破产保护程序。该消息使整个集团受到牵连,尤其是经营状况本就不佳的“中华银行”。而集团旗下另一家金融企业“力华票券”5日也出现10亿元新台币资金缺口无法填平,濒临倒闭。

  “中华银行”5日一天内即被挤兑近200亿元新台币。昨天在“中华银行”的不少分行,储户都排起长龙等待提款,而基隆分行等待的号码牌甚至一度发到了1600多号。许多分行的营业大厅都挤满了人群,中和分行号码也排到400多号,台南分行甚至请求警察入驻维持秩序,防止局面失控。

  在出现挤兑的次日,台湾当局已宣布接管“中华银行”,并且已在昨日将400亿元新台币紧急运往该行在岛内的35家分行,当前“中华银行”的存款余额约为1700多亿元新台币,不过,仍有很多民众不放心,继续排队等候取现。据台湾当局最新透露,从昨天早上9时到中午12时,该行又有约76亿元新台币的存款被通过柜台及ATM机取走。

  据记者各方了解,民众对“中华银行”不放心也并非毫无依据。“据业界传言,‘中华银行’实际上就像力霸的‘私人金库’,因此存在集团内部违规贷款或是超额贷款的可能性,”该名消息人士称,力霸集团涉足的行业相当广泛,从金融、制造业直到服务业及

房地产,“一旦投资过于激进,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不排除会(在集团内部)引发多米诺效应”。

  影响 银行股全线遭抛售

  在上周五申请破产后,力霸和嘉食化两只股票已经停牌,仍在交易的“中华银行”的股票昨日则以跌停报收。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力霸系财务危机给更多岛内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机构带来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台湾上市的金融股也几乎全线大幅下跌。

  据记者统计,仅昨日一天,台湾就有至少8家力霸集团以外的上市银行及其他金融类企业就力霸破产案发表声明,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与力霸集团的企业有授信往来,其中,兆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华开发金融控股公司等与力霸系的授信往来均超过10亿元新台币。

  在股市中,金融股昨天继续延续上周五跌势。台湾金融股分类指数昨天收盘续跌1.4%。“中华银行”收盘跌停,至新台币3.05元。而同属力霸系的友联产险也跌停。分析师称,金融股今日可能进一步走低。在力霸系的债权银行中,合作金库银行收跌0.4%,至新台币24.40元;富邦金控跌0.7%,至新台币29.40元。国泰金控跌2.6%,至新台币73.90元;安泰银行跌1.1%,至新台币9.50元。

  跌势也不仅限于金融股,昨天,东森也跌停。据悉,东森媒体集团总裁王令麟是力霸创始人王又曾的儿子。据当地媒体报道,王令麟日前正极力撇清东森与力霸的关系,表明东森集团不会出钱解救力霸集团的财务危机。

  大市方面,台湾加权指数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低,收盘跌98点,跌幅1.3%,至7736.71点,接近盘中低点7736.11点。大盘指数跳空80多点低开,7900点一开盘就失守。

  而在汇市,新台币对美元昨天也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走低,美元对新台币昨收报32.68,新台币年内已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挫。

  应对 百亿救市资金待命

  鉴于事态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台湾当局在力霸系事发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心,先是接管了力霸旗下的“中华银行”和力华票券两家银行,并且多位官员也在不同场合出面喊话。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施俊吉、“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和以及“财政部部长”何志钦上周日在岛内各大日报发表联合声明,称当局将充分确保储户在“中华银行”的存款安全。

  而台湾“金管会”副主委张秀莲昨日也强调,当局已备妥数百亿元资金,将陆续注入“中华银行”各分行,请存户不必担心取不到款。而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也亲自出面向民众保证,“中华银行”已由当局接管,存款户无论多少,都由国库担保,保证一毛钱都不会少,存户不必急着去解约领钱,白忙一场还损失利息。

  台湾“财政部国库署署长”蔡庆年日前也公开表示,“中华银行”爆发挤兑潮后,目前最重要的是避免引发“多米诺效应”,以免发生系统性的危机。

  针对股市持续大跌,台湾“财政部长”何志钦昨日表示,当局已准备了100亿元新台币的应急资金,准备随时入市干预,全力稳定金融市场秩序。

  进展 检察机关大举搜查

  不过,对于力霸风波可能给台湾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少业内人士都不太担忧,有观点称,这只是“王家自己的事”。一位熟悉台湾金融业的消息人士昨日向记者介绍,力霸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成立于1959年,以集团创始人王又曾为首的王氏家族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如果没有资金大量撤出台湾,力霸事件对台股及汇市的影响应该仅限于短期的人气打击,毕竟台湾的经济根基不会因此遭到破坏,”投行人士温天纳对记者说。

  巴黎证券台湾区研究部主管王嘉枢昨天也表示,台股最近几天的表现是上涨过多之后的正常修正,预计在企业盈利增长强劲的基本面支撑下,今年台股高点会冲破万点。

  王嘉枢指出,至于力霸集团的问题,只是一家小银行出现危机,是“王家自己的事”,对其他金融机构影响不大,也不会导致银行紧缩银根,缩减企业放款。

  不过,对王氏家族而言,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据报道,台湾有关方面已开始大举搜查力霸的办公场所,展开进一步调查,而与此同时,“台湾投资人保护中心”的发言人昨天也透露,目前正在收集资料,在可能情况下将代表投资人对力霸提起集体诉讼。

  另据消息,王又曾本人已经被限制出岛,其他力霸、嘉食化、“中华银行”等公司的王氏成员也被限制出岛。

  ■新闻观察

  民营银行之弊凸显台金融开放迟滞

  □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一个规模并不算大的民营银行,居然惊动了台湾金融乃至政坛高层,各监管部门都严阵以待,唯恐由此而来的“多米诺效应”触发全面金融危机。从更深层次来分析,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出台湾金融体系总体缺乏竞争力。从某种意义来说,此次教训也可能成为一个契机,使得台湾当局进一步按照WTO宗旨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业。

  挤兑反映民众信心不足

  “‘中华银行’挤兑风波实际上反映了民众对于岛内银行体系的信心不足,”香港投行人士温天纳对记者说。他分析说,尽管台湾与大陆一同加入世贸组织,但岛内的金融业却并不是很开放,“跟国际市场的做法有差距”,譬如对海外银行进入岛内的限制比较多。

  温天纳表示,与大陆不同,台湾的许多金融机构都是民营背景,相对规模较小,因此为了规避开放带来的过大冲击,台湾当局在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上不是很快,但由此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如岛内银行竞争力不足、企业治理及内控不善等等。也正因如此,才会爆发此次的“中华银行”挤兑风波,以及之前的“卡奴现象”,后者是岛内银行集中挤向消费金融领域的直接后果。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开放民营银行,银行数目从16家迅速扩张到50多家。但台湾经济却随后进入衰退期,市场缩小,竞争者增多,台湾当局又不准金融实质性业务进入大陆市场,于是便造成岛内众多小银行“窝里斗”的局面。

  政策缺乏配套改革不顺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纪珠日前公开指出,过去,因台湾当局过多的保护和管制以及金融自由化政策缺乏配套,台湾金融机构多数不具竞争力,金融体系则存在规模过小、缺乏行业领头羊、同质化高以及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

  李纪珠表示,在加入WTO后,台湾当局开始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包括所谓第一、二次金融改革,前者重点在于改善金融机构体质,而后者则是为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以协助台湾金融业进人国际市场。但两次改革皆引发许多争议,尤其第二次,由于目标不合理,进展并不顺利,目前几近中止。

  民营银行易成“取款机”

  业内人士指出,民营银行开放的另一个负面因素就是家族利益集团的问题,譬如向力霸这样的家族企业,如果下属有金融类企业,往往很容易成为家族的“取款机”,进而引发风险。

  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目前台湾还有约十家“问题金融机构”,当局应谨慎处理,否则2007年可能成为台湾“金融地雷”齐爆的一年。

  在“中华银行”挤兑风波后,台湾当局已接管了多家问题金融机构,包括“中华银行”和力华票券。据称,当局还在紧盯庆丰、宝华、亚洲信托和中联信托等金融机构。

  温天纳表示,此次“中华银行”遭挤兑事件,很可能成为一个契机,促使台湾当局加大开放岛内金融业,同时也可能加速岛内中小银行的整合。而李纪珠则指出,相比较而言,大陆算是对台资银行可拓展的潜力较大的市场,但台湾金融机构进人大陆市场存在许多障碍,其中既有大陆本土市场发展的客观原因,但更多还是来自台湾当局的“自我设限”。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排除台湾当局在经历此次“中华银行”的教训后,会考虑在大陆与台湾金融合作上的限制有所松动。

  ■新闻人物

  “九命怪猫”王又曾

  力霸集团在鼎盛时期,拥有5家上市公司,“事业版图”横跨水泥、铝门窗、纺织、化纤、营建、食品、百货、饭店、有线电视、房屋中介、银行、保险等。

  现年80岁的力霸集团创办人王又曾在台湾商场上叱吒风云数十年,曾同时担任十几个公会的理事长,同时也是

国民党中常委,活跃于政经舞台。而王又曾却是白手起家,从小学徒到成为叱咤政商两界的企业巨子,充满了传奇色彩。

  白手起家学徒出身

  王又曾出生于湖南长沙,家中生活困苦。13岁时,王又曾离家投靠在长沙的舅舅,从打水、送毛巾、添饭做起,机灵、聪敏又勤快的他很快地在长辈们的资助下,18岁就做了老板,从事日用品、棉纱批发生意。据传,王又曾当时已有两百两黄金的资产。

  1949年,王又曾来到台湾。他拿一百两黄金借给朋友经营毛巾生意,后来朋友经营不善倒闭,王又曾自己接手,因赶上纺织业全盛时期,累积了丰沛的家产。1962~1963年间,他创办了生产菜油、饲料等的嘉面公司,赚进大把财富,随后又买进生产铝门窗、不锈钢的力霸公司,初步成立了力霸集团。

  但他的真正崛起,是因为结识曾担任过嘉面、力霸公司董事长的翁明昌(即华隆集团董事长翁大铭的父亲)。翁明昌猝然去世后,当时翁大铭年仅27岁,因不敌王又曾的势力,失去了力霸及嘉面两家公司的经营权。

  此后,王又曾靠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长袖善舞的能力,迅速扩充“事业版图”,逐步跨足食品化纤、不动产、航运仓储、资讯传播、金融等领域,跻身台湾企业领袖之列。1982年开设力霸百货,1986年成立力霸饭店,1992年台湾开放新银行执照,王又曾立刻申设“中华银行”,接着买下友联产险、力华票券等金融周边事业,创造另一个事业高峰。

  涉足政治成功治家

  一路走来充满传奇的王又曾,在事业成功后,热衷经营工商团体、进而成功地跨入政治领域,跻身国民党权力核心任中常委逾15年,参与、掌控各企商同业公会,前后担任4届商总理事长,最后还把商总理事长棒子交给儿子王令麟,因而在企业界间惹出“万年理事长”、“商总家天下”的议论。

  虽然外界对王又曾或力霸家族偶有负面评价,但王又曾侍母至孝,且对家中儿女教养有方。王又曾先后有4房妻子和8名子女,却鲜少传出有家庭纷争,而且子女侍奉父母也颇孝顺,除了自己“以身作则”外,王又曾对子女“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是台湾企业界中少见的成功治家者。

  王又曾的6子2女在“力霸版图”上各有定位,王令台执掌亚太电信集团、王令兴在亚太在线担任新事业开发处协理;王令麟自行打造东森媒体集团、王令甫在大陆掌管东森媒体科技的国际化。坚守传统产业的王令一为嘉食化总经理,王令楣担任中国力霸及衣蝶百货总经理,王令可是“中华银行”副总,王令侨也同样担任“中华银行”副总;至于友联产险则由王又曾弟弟王事展担任总经理。

  不过,两年前王又曾不慎从床上摔下来撞伤头部,曾两度动手术,之后,王又曾因深感体力不如前,陆续把事业交棒儿子打理,不再亲力亲为,逐渐交出经营大权。

  长袖善舞频化危机

  力霸集团近几年财务问题传言不断,但王又曾凭藉政商关系,总能惊险过关。王又曾因此有了“九命怪猫”之称。据台湾媒体报道,2000年,力霸集团也曾传出财务吃紧,王家陷入类似目前的困境,但都能安然过关,甚至还获得来自蓝、绿阵营两方面的协助。

  面对此次可能崩解的“力霸王国”,一生呼风唤雨、时常化险为夷的王又曾,能否力挽狂澜,闯过此次难关,目前还无法得知。 (柯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