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别怪老百姓不领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0:2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86.2%的人没在银行买过理财产品,同时,56.9%的市民又希望银行提供更多的理财产品,这说明了什么?百姓的理财意识在提高,银行的理财中心在升级,但对于银行的满腔热情,不少市民却不“领情”。

  今天,你随便走进一家银行,都能看到种类繁多的个人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资产信托、分红保险、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有银行还不惜血本打造VIP财富中心,为VIP客户提供从头到脚的全套金融服务:乘飞机,

  你可直接走贵宾通道;投资产品,你的费率更低;看医生,优先安排专家门诊等。有银行甚至放言:“300万元以上的客户,我们可以单独为他设计产品。”

  而老百姓呢,一方面没尝试过,另一方面又渴望“入局”-----这种矛盾的心态表明:当生存的第一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老百姓对未来生活进行必要保障的理财需求必定更为强烈,但金融消费市场的特性注定了其培育过程相当漫长。

  首先,金融产品不像房子、汽车这样的实物商品容易让人接受,许多金融知识、金融技巧要让老百姓理解,还需要一个学习和接受过程。香港自助银行像便利店一样林立,里面没有一个银行柜员,市民自己操作有序;而内地许多市民却放着自动提款机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排队。

  其次,在对理财产品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许多市民仅仅把眼光停留在高收益率上,几乎把所有资产押在股票、期货等高风险品种上。

  再者,理财服务硬件有余、软件不足。多数银行都有豪华的贵宾理财室,但却常常门可罗雀。一方面,至少50万元的理财门槛让众多中小客户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专业技术的匮乏,导致银行的理财服务逐渐变成理财产品的推销。统计显示,目前成都多数理财经理并不具备理财师资格,数百万城区市民,仅有百余名专业理财师为其服务。有贵宾客户反映:“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形式上的东西,关键是银行能否让我的财富增值。”

  另外,信息不对称也是老百姓与银行之间最大的鸿沟。有市民反映,“银行是有一些好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但自己平时工作太忙,难以找到合适的途径去了解。”专程去银行太麻烦,报纸是主要了解渠道,但登载的内容相对有限,也不深入,甚至还不如股票信息多。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在没有发达金融业的农业社会里,“养儿防老”是最主要的规避未来风险的手段。而在收入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后,社会结构转型、文化变迁以及不断深化的城市化逼迫人们减少甚至放弃对“养儿防老”方式的依赖,转而依靠各类保险和金融产品。

  不管是从专家的理论分析,还是从本报的调查结果来看,需求都是客观存在的。银行别怪老百姓不领情,得多从自己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发掘和满足这种需求。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报从今天起推出《金融周刊》,希望由此搭建一座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老百姓进行沟通的桥梁,提供一个展现金融机构丰富理财内容的平台,客观反映市民的理财需求和理财呼声。

  《金融周刊》是开放的,希望专业机构、权威专家和普通市民一道参与,共同规范和繁荣成都的金融市场。(本报金融工作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