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消费陷阱让消费者雾里看花 岁末血拼小心有陷阱 (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1:19 北京娱乐信报

  陷阱4

  网上消费“钓鱼”

  典型案例:老张说,自己最近当了回大鱼,让网上卖家放长线给卖了。老张看上了一款手机,由于老张在店主的店内早已是熟客,因此下意识地将钱直接打到了店主账上。由于没有使用网上商城平台的支付方式,老张只好用2000多块钱买份教训了。

  见招拆招:网上不法分子惯用的行骗伎俩是:伪造各种证件和身份以骗取网民的信任;在网页上以超低价商品或优惠的服务广告“钓鱼”;先以少量的商品和费用将客户套住后反复地敲诈;当钱财都到手后便即刻销声匿迹。

  应对措施:1.不能轻信广告和贪图便宜;2.不论与卖家是否相熟,购买大件商品或大额交易,应采取货到付款方式,并且要在当面验货和相关凭证齐备以后再给钱。

  陷阱5

  短信服务“中大奖”

  典型案例:网友木头苦于手机被短信小广告轰炸。木头的手机是全球通的号码,据他说,估计自己的号码十有八九被泄露出去了,什么装卫星电视啊、你刷卡消费了、你收到祝福点歌了,每天都能收个十几条。最可恶的就是夜里两点多,小广告的发送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着实是敬业!

  见招拆招:小广告至今仍有个别的运营商以免费服务、祝福或点歌、 “中大奖”等为“诱饵”,骗取消费者的相关费用。

  应对措施:1.当出现陌生者的短信时,要有所警觉,如贸然回复就正中了不法运营商的下怀;2.在接到“中了某项大奖”的告知时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3.碰到确实需要的信息服务时,应把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都了解清楚后再回复;4.要留意查验每月的资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询问或向有关方面投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