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本市场放大了新生代财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4:20 都市快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财富积累主要依靠保守的投资、长期的积累和丰富的阅历,因此和人的年龄直接挂钩。传统的看法认为,人的40岁是创业与致富的黄金时期。 可是,时下涌现的大批年轻新贵正在逐渐改变“黄金四十”这一现象,财富和年龄的正比关系有被打破的趋势。 记 者 董 捷 来自杭州的网盛科技上周末在深圳A股市场亮相,头天涨幅超过345%。在这家明星公司里却有着更吸引人的故事:该公司年龄最小的持股人出生于1981年,凭借着公司上市,其身家超过300万元! 年纪轻轻,毫无背景,又并非在“总经理”、“总裁”或“董事长”的岗位上,工作四五年就能拥有300多万财富,这在过去几乎是无法想像的事。 跟着资本市场做乘法 相比于员工持股层,1974年出生的网盛科技总裁孙德良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人”了。“网盛科技”前身为“中国化工网”,企业注册资金最初为10万元,随后在公司盘子不断做大过程中,陆续有70多人凑了份子,员工总数超过了400人。 孙德良介绍,“这70人大多是公司管理层,1978年以后的占了25%,大多都已为公司效力超过4年。根据业绩表现,他们逐步被吸收进持股层,以0.5元—1元的价格购买了公司的原始股,平均每人持股5万股左右。” 按照上市公司规定,这些员工可以在一年后将股票抛现。按照昨日网盛科技收盘价每股69.81元计算,人均持股的市值从5万元攀升至349万元,个人身家膨胀了近70倍! 孙德良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为“8+1+1”,其中8代表了80%依靠机遇,1则代表勤奋和智慧。 年轻高管的薪水追上了50年代人 这几天,浙江省某猎头公司要为十余家企业物色20位高管人员,经过筛选列出的“围猎目标”中,“70末”、“80初”的年轻人居然有6位(目前大多30岁上下),超过了1/4的比例。而两年前,他们物色的人选几乎都超过了35岁。 最近网上盛传一位叫吴莹莹的21岁女孩,担任美国企业TopCoder亚洲副总裁,—百余项发明、三项国家专利、计算机编程高手、艺术特长生集于一身。这一事件虽然备受网友质疑,可是足以说明,“70末”“80后”群体确已引起关注。 UT斯达康公司就有一位出生于70年代中期的区域总经理;传化集团涂料分公司总经理,三年前上任时才28岁,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也获得了数十万元的年薪。 据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统计,以年薪50万为衡量标准,在2000年以前,这一群体由上世纪50年代出生者为主体,他们教育水平较低,敢于冒险,基本集中于贸易和传统产业;2000年—2005年,60年代人超过一半,主要集中于IT和生物行业;其中2003年—2005年属于过渡时期,70年代人伴随高新产业明显崛起;今年,这份名单上首次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 传统接力模式已被淡化 浙江省千里马人才信息服务中心洪文祥主任最近接到一份求职申请。求职者出生于1979年,擅长英语并在广东某合资企业担任一年以上的管理职务,打算到浙江相关行业工作,要求在现有20万年薪的基础上上浮20%。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张教授认为,年轻人的财富积累脱离了父辈们循规蹈矩式的加法积累,做起了乘法甚至是几何级数的增长,打破了传统的接力模式,而新一代的做法开始可以影响老一辈,这在社会学中被称为“后喻”时代(在社会学领域中,如果主要靠老一代教育新一代,被称为“前喻”时代,取意于“喻”与教育的“育”谐音,同辈互相影响是“同喻”时代)。“后喻”时代更新换代很快,财富积累对经验的依赖变得不是很重要,所以年轻人才可能冒尖。 “从目前看,年轻人大致通过四类途径实现财富增值,首先是个体创业,比如浙大磐石公司;其次是身处企业的管理团队,并从企业上市中分享成果,比如网盛科技和阿里巴巴;还有一类是善于发展自己的年轻人,在毕业后跻身大企业学习经验和文化,使个人履历更加丰满漂亮,然后寻找新公司将个人积累转化为财富;最后一类才是依靠世袭继承获得财富。” 洪文祥说,上海的猎头公司有一份最新调查,超过80%的创业者或正在创业的企业主,不到29岁就掘到了“第一桶金”。也就是说,如果选择行业和方法运用准确,将大大减少财富积累的时间。 浙江工商大学郑勇军教授认为,个别幸运的年轻人懂得捕捉机会,将机遇转化为财富,而国内经济每年10%的增长推动了这一变化。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股热,房地产市场的井喷、网络经济的起起落落,看似平静的社会仍然隐藏着不少商机。尤其目前中国处于高速经济增长期,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不错的历史机遇。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