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理财博览会引起的思考:三大误区亟待认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理财博览会引起的思考:

  三大误区亟待认清

  一年一度的理财博览会在雨中落下了帷幕。虽然上周末申城阴雨连绵,但丝毫没有影响申城百姓的理财热情,相比投资者,参展机构更是施出了浑身解数,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公司;无论是中资机构,还是境外机构,都推出了大量产品,有些还通过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投资者还是应该认清三大误区。

  误区一:外资银行优于中资银行

  受惠于将于12月 11日起实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此次

理财博览会上,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以及荷兰银行等齐齐亮相,参展数首次超过中资金融机构,摆出了与中资银行一决高低的架势。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大多认为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其提供的理财品种较多,服务人员素质高、态度好,但从目前中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以及收费情况来看,选择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还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从传统的理财业务来看,外资银行虽然有可能将门槛降下来,但收费之高却是有目共睹的,像花旗银行的普通账户要求账户内有1万美元或等值币种的存款余额,贵宾客户更需要有5万美元或者等值货币的日均存款余额,否则的话,将收取账户管理费,收费标准分别是普通账户每个月50元、贵宾账户每个月100元。从信用卡的收费标准来看,外资银行的收费也不低,目前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联名卡的年费在180元左右,内地银行则在80元至100元之间,而且在取现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如果只是需要普通银行业务,外资银行不一定优于中资银行。但从

理财产品方面看,外资银行的优势还是十分突出的,它们能够利用国际市场经验与混业经营模式,轻车熟路地投资境外市场。

  误区二:参展的产品都能投资

  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对之眼红,打算在其中分一杯羹。从此次理财博览会的情况看,银行、基金公司之外的理财机构也纷纷入场,在入口以及走道处,可以看到许多“小广告”,分发“小广告”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将参观者拖到他们设立的摊位那里,向你介绍一些极富诱惑力的理财产品,有些收益率甚至号称高达50%,如此富有诱惑性的产品自然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咨询。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是对于目前理财产品市场最恰如其份的评价。由于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相关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有关混业经营方面的政策法规更是缺乏,这就直接导致一些机构乘虚而入。我们不能说其提供的产品都是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应该首选专业机构,像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即使其有的产品风险可能比较大,但至少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对于保证金、期权、林权等产权式产品以及境外投资品种要保持一份警惕性。

  误区三:预期收益一定能达到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对于银行往往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感,认为只要是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无疑都是能够达到预期收益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理财博览会上,银行摊位前的参观者是最多的原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年来,

银监会已经多次提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就在10月份还发出了消费警示:预期收益是银行认为的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银行不具有保证支付的义务,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与最高或预期收益率出现偏差。个人在购买前,应要求银行提供能够令人信服的预期收益率估计依据。

  银监会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发出这样的警示并非空穴来风,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的日趋成熟,各类理财产品不断出现,其最大的卖点就是比银行同期储蓄利率高得多的预期收益,但从实际收益来看,却不容乐观。上半年一些银行所推出的多款挂钩理财产品,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要比原先预期的最高收益相去甚远,即使是被普通百姓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固定收益理财品种,最终也有可能出现实际收益大大低于预期的情况,像去年某银行的一款预期固定收益为2.50%的产品,投资者最终得到的实际收益只有0.75%。理财产品实际收益难以达到“预期”已经成为目前个人理财市场上的一种通病。(斐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