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学生未毕业先买房成特色 贷款人多是父母(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 10: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业主是孩子,贷款人却是父母

  在不少校园里,在校大学生买房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甚至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但是大多数是那些在学校里特别能‘折腾’的风云人物,他们乐于往校外社会跑,喜欢找自己的门路……”王谅坦言,他身边玩得好的一班朋友几乎都是抢闸买房的,其中有互相影响的成分。

  高校附近的楼盘更是容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中山大学附近的一个楼盘,一名姓林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大学生是她的“大户群体”。她说,这些学生买房分成鲜明的两类:一类是家里帮忙一次性付完,但是少数;更多的是家里帮忙出首期,然后以父母的名义借贷,实际上是否子女在供就不得而知了。“最大的特点是,他们的业主和借贷主体通常是不一样的,业主的名字是孩子,借贷的主体则是父母。”

  对于这些抢闸买房的大学生,提供按揭的银行态度如何?对于这一块潜在的房贷市场,竞争激烈的银行界,争论也同样激烈。

  一直以来,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贷款风险大,高校在校生、刚毕业的职场新人都不是银行贷款青睐的对象。然而,今年6月份,浙江省一家股份制

商业银行却甘冒风险,率先将高等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纳入具备房贷申请资格的范畴。虽然该业务低调入市,但仍旧惹来议论纷纷。

  昨日,记者采访了这家首先“吃螃蟹”的浙江商业银行。该银行贷款中心业务员小张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有经济实力的学生家长这一潜在市场打开了视野,是为了抢占先机。”在推出数月后,目前的反应不算太踊跃,但银行方面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举动,反而“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不统一会是一个问题,从我们的贷款条件很优惠,吸引了不少家长,但孩子们的想法似乎和家长不太一样。”

  同时,对此的争议也非常大。质疑者认为,银行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大学生房贷”之名,行学生父母还款之实,实际上是一种“子债父偿”捆绑式的房贷产品。

  “抢闸”买房是典型中国特色

  有人在网上戏称,大学生“抢闸”买房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国外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就大多撒手不管了,我们现在的父母倒好,都已经读上大学了还操心个没完。”一位网友在网上发贴子这样说。

  对于当今大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国父母来说,享受孩子的“压榨”似乎是他们的宿命。“家底殷实的父母想到孩子要买车买房,就恨不得把棺材本都掏出来。即使是工薪父母,也愿意为孩子付出劳碌一辈子的积蓄。最终没给孩子买房的父母可能还会遗憾自己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徐晓军分析说,对于有经济能力的家长来说,资助成年子女买房的现象很普遍,也无可争议,与其说是“家长的过分宠爱”,不如说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同舟共济”的行动,来联合对付“远超出收入水平”的房贷大山。

  徐晓军还认为,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买房“啃老”实质是代际间的资本转移与传递,对于那些家长没有经济能力“被啃”甚至无法支持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已输在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起点了。

  不可否认,

房价高企是不少家长和大学生抢闸买房的主要驱动力,王谅也坦言,早点买房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资,他认为将来房价只会再涨,买房子保值。这种想法很多家长都认可,认为“毕业储备房”,跟买保险差不多。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否一定如学生和家长的愿,就未必了。目前国家已经使用调控政策,高涨房价背后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专家认为,如果新政策得到严格贯彻落实,各地房价涨幅会趋向稳定,年轻人应该培育更理性的消费观。

  有房地产人士则直指,在校大学生的置业规划并不科学,因为一毕业他们的还款能力有限。尤其是如果购房者的还贷支出超过月收入的30%,就会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业界专业人士指出,对于购房应量力而行,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租房――买中小户型房――换购大户型房”的“梯次消费”模式更为合理。

  同时让人担心的是,父母在自己尚算年富力强的时候,匆忙对孩子进行“倾囊相助”,可能没有考虑清楚,到自己无法工作的晚年怎么办?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