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富豪游艇新贵一族正在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09:59 招商周刊

  □ 首席记者 孙玉敏

  游艇玩家的中坚力量是一些年轻新贵。他们年轻、知性,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很多有过国外生活的经历,在国外玩过游艇。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公司,事业小有成就。他们不像自己的父辈,以事业为轴心不停忙碌,几乎没有时间休闲娱乐。对他们来说,休闲娱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选择了游艇,并且标榜游艇为一种生活方式。

  哲人说,哪里有一代年轻人集合起来,哪里的世界就随之改观。对游艇业,同理。

  丛钢:海洋就是我的陆地

  都说一个人在某个地方呆久了,必然会由习惯而漠然。对丛钢来说,海给他的感觉就是如此。

  丛钢,青岛人,现年36岁。曾经是专业的帆船运动员,参加过数不清的帆船比赛,最好的成绩是中国国家级帆船比赛的冠军。

  和很多人一样,很小很小的时候,丛钢有过这样奇怪的想法:希望自己像鸟儿一样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穿越高山,越过海洋,去世界任何想去的地方。

  有翅膀当然不太可能,但13岁那年,丛钢第一次体会到了飞一般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帆船带给他的。

  13岁时,丛钢进入青岛帆船队。从那以后,海洋成了他的“陆地”,帆船成了那双可以带他到世界任何地方去的翅膀。别人大多时候是在陆上,他大多时候却在帆船上。在蔚蓝的海面上,丛钢训练,比赛,再训练,再比赛,生活似乎周而复始。但他的一生却因为帆船而变得与众不同。

  1991年,丛钢在香港参加比赛。比赛间隙,他玩了玩别人的游艇,挺豪华的那种。那是他第一次玩除了帆船以外的游艇。他说那种游艇给他的海上感觉与帆船带给他的并无不同。不一样的只是游艇档次高些,更舒适一些。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一片下海浪潮。已经拿过全国比赛冠军的丛钢觉得,继续参加训练最好成绩也不过如此。所以,在别人纷纷“下海”的时候,他却上岸了。一转身,下了另一个海洋——商海。

  这个商海仍与帆船有关。目前,他在青岛经营着两家公司:一家位于青岛市浮山湾畔,代理法国帆船、帆板和游艇配件在中国内地的销售;另一家是游艇制造公司,2006年初才开业。

  这家游艇制造公司是一个三方合资企业,名为青岛布列塔尼游艇制造有限公司,丛钢占20%的股份,另20%为法国第二大游艇制造企业——大白鲨游艇公司所有,控股方则是青岛的一家民营企业。

  所以命名为布列塔尼,丛钢说一来因为大白鲨游艇公司位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二来因为布列塔尼的游艇业异常发达。据说布列塔尼大区仅有27000平方公里土地,2700公里海岸线,300万人口,但却有150余家游艇制造企业,100余个游艇码头,60000余个泊位,54万从业者,7亿欧元营业额。每年夏季,那里有40万人沉醉于帆船,游艇,皮艇,潜水等水上运动。丛钢希望青岛的游艇业有朝一日也能发展至此。这样自己公司的生意也会随之风生水起。

  丛钢的游艇制造公司位于青岛城阳区,占地60亩。这个公司仅厂房建设就投资了1200多万元。丛钢说,他们的目标是造出世界一流的游艇和帆船。因为他们的设计师来自法国著名的设计院,造船师也是专门从法国聘请的,有30多年从业经验。不像国内其他游艇制造企业,只从国外买模具。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第一艘三体帆船还没完工,但已经被预订。丛钢说,买家看重的就是他们的质量。

  丛钢认为,游艇业要发展,游艇俱乐部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政府应该多支持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多了,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体会游艇的魅力。

  “只有玩过,有兴趣了,人们才会去买。”

  目前,丛钢有自己的帆船、帆板,但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机械动力艇。他说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给自己造一条具有丛钢特色的游艇。

  “那时,随着俱乐部的增多,买游艇、玩游艇的人也会增多,但他们的游艇不会跟我的一样。因为我的游艇就是我的,它会与众不同。”

  曹修涛:我玩故我在

  曹修涛没有自己的游艇。不过曹修涛有不少机会可以“牛刀小试”,因为他父亲的公司目前有两条游艇。

  2005年,曹修涛的父亲与人合资开了个游艇制造公司。合资方之一也是法国大白鲨游艇公司。为更方便地学习技术,这个合资公司连模具带游艇从大白鲨游艇公司购进了两条6米多长的游艇。

  这让曹修涛有了在国内玩游艇的机会。但他目前只能坐,不能开,因为还没有游艇驾照。

  曹修涛生于1978年,曾在英国

留学5年。目前,他自己经营着一个国际贸易公司和一家货运代理公司,还投资了一个名叫“谷歌淘宝”的网站,事业小有所成。

  第一次接触游艇时,曹修涛正忙着挖人生的第一桶金,地点在中东,时间是2003年12月。其时,曹修涛和一个印度人在中东合开的电器贸易公司刚刚起步,要打开销路需要攻克当地的零售商。凑巧曹修涛公司的一个电器供应商被邀请参观这家零售商,带了曹修涛去。

  参观完毕,他们上了一艘20米长的游艇。在国内,曹修涛每坐轮船必晕。他以为上了这艘游艇一定会晕头转向。没想到事情却全然出乎意料——这个晕船的人居然很适应游艇,还觉得非常舒适。他从此爱上了游艇。

  在中东,曹修涛经常玩的是单体游艇。每次都是别人开船,他跟着玩,因为他没有当地的游艇驾照。而当地没有驾照私自开船是犯法的。

  曹修涛接触双体游艇是在法国。在他看来,双体游艇虽然成本更高,更贵,但艇内空间更大,也更舒适,且速度一般不是很快,很适合在上面与客户谈事情。

  那次在法国,参加游艇博览会时,一艘26米长,有着三个卧室的双体游艇吸引了他。他兴致勃勃地登了上去,第一次体验了开游艇的感觉。

  “像小人开大船。很奇怪的感觉。”曹修涛仿佛回到了当初开船时,“从那以后我明白,我晕船不是因为船晃动,而是因为船内的气味。”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回国以后,曹修涛游说父亲出资开办了游艇制造公司。直觉告诉他,国外海边几乎到处都是帆船和游艇的情景,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内地出现。

  “无数产业的发展趋势早已证明,国外的今天就是国内的明天。游艇业同样也会如此。”在曹修涛看来,现在青岛游艇业的发展仅是萌芽。

  “青岛目前不是游艇贵,而是码头贵,泊位费贵。希望这些问题会随着市场的成熟逐渐解决。”

  郝逸:游艇是一种生活方式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一望无垠的湛蓝海面上,一艘洁白的私家游艇悠然来去。艇上是一家人,或者三五成群的几个朋友,甚至独自一人。他们或垂钓,或潜水,或游泳,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穿上比基尼在甲板上晒太阳......在郝逸看来,这一在国外影片中常见的美好生活画面,其实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郝逸,青岛怡瑞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3年开始玩游艇,在意大利威尼斯,已有近十年的玩艇史。郝逸和她的老公都是游艇爱好者。他们认为,游艇的存在,可以让人体验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郝逸说,目前国内很多人把游艇看作财富标码,看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是对游艇的误读。在她看来,游艇就是游艇,无关财富,也无关身份和地位,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多关乎幸福,以及生活的意义。

  事实上,对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来说,游艇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休闲方式,只有那些造价昂贵的超级游艇才是少数富豪用来斗富的玩具。

  2000年以前,郝逸几乎每年去国外的时候,休闲之余都会呼朋引伴,一同扬帆出海。玩得最多的地方是红海、意大利的威尼斯周边岛屿和美国的洛杉矶。但郝逸至今没在国内买游艇。

  “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停放起来不方便。”

  也难怪郝逸会觉得不方便。目前,国内大多数游艇只能选择水上停泊,停放在游艇港或部分环境较好的休闲渔港内,依托于俱乐部管理。而俱乐部的入会费、每年的泊位费加上管理、养护费用,几乎可以再买一条小型游艇。

  郝逸觉得这很不划算。因为青岛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玩游艇的,最好的玩艇时间是春末、夏天和秋初。所以没有必要把游艇一直放在泊位内。她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像国外一样陆地停放。闲时放在工厂内,用时直接用游艇拖车拖到海边。

  “但陆地停放游艇有一个游艇下水、上岸的问题。需要用专用滑道引船下水,然后引入channel(航道)出海。目前,青岛的游艇码头都没有滑道。我曾经跟一些相关部门沟通过,希望他们在建游艇码头时能够考虑建设滑道,但他们似乎对此没什么概念。”郝逸说,仅此一件事,就让她打消了近期买游艇的想法。

  游艇新贵正在形成?

  游艇销售商和制造商都喜欢说这样一个故事:随着财富的增长,富人们购买奢侈品的次序分别为房产、豪华汽车、

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身份,最后则是游艇。

  这样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有三个人,一个有100万元,一个有1000万元,一个有1亿元。这三个人在吃饭上没有区别,再好的饭店他们都敢去。到买汽车的时候,身价100万的就赶不上了。可是1000万元的和1亿元的还是难以拉开差距,这时候,就要游艇出场了。

  这个故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上演。有人说,未来几年也将在中国上演。全球最大的游艇集团法拉帝的亚太区执行总裁 Alessandro Diomedi就预言:中国将在未来5到10年迎来游艇的热潮。

  他的理由是,中国的富人阶层现在已经有一个群体能够消费得起游艇。限制当前游艇消费的最大问题是中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玩游艇的风气也还没有兴起。而这些都可望在未来5到10年内解决。

  据了解,中国内地的一些富豪几年前就拥有私人游艇了,不过当时人数很少,社会也不太关注。现在,玩游艇的人已逐渐增多。除了一些在大陆工作的外籍人士,这些人大部分是私企老板,所处的行业也很广泛,经营地产和贸易方面居多,大部分身家都在数千万元。

  但从数量的角度考量,这部分人的存在还远不能支撑一个阶层的形成。应该说,中国目前有游艇的人仍是少之又少。

  目前,在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拥有游艇的不超过500人。在青岛,私人游艇大约只有20艘。这样的数字无疑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游艇业尚处萌芽状态,而中国的游艇阶层甚至连“芽”都未萌。

  而且,一个人即使购买了游艇,也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成为了某个阶层的成员。典型的例证是青岛某一张姓企业家。据一个俱乐部经理透露,这个企业家3年前就买了一艘价格不菲的游艇,但3年来他只玩过一次。在某个时间,他突然记起,哦,我还有一艘游艇。这样的人,怎能算到游艇阶层内?

  对游艇文化的认同,生活观念的改变,这些对个人而言都尚需时日。而对一个阶层来说,由买得起游艇到视游艇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跨越。

  好在还有像丛钢、曹修涛、郝逸这样,自己虽未买艇却乐于玩艇的人存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比那位张姓企业家更像游艇阶层成员。

  可以说,游艇阶层的中坚力量正是像丛钢他们这样的一些年轻新贵。

  他们年轻、知性,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很多有过国外生活的经历,在国外玩过游艇。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公司,事业小有成就。他们不像自己的父辈,以事业为轴心不停忙碌,几乎没有时间休闲娱乐。对他们来说,休闲娱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句话,他们选择了游艇,并且标榜游艇为一种生活方式。

  哲人说,哪里有一代年轻人集合起来,哪里的世界就随之改观。对游艇业,同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