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钱多未必是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18:18 上海金融报

  张春兵

  如今,在各种投资推荐会上,你总能看到风险投资商的身影,不少人开始高呼“风投的春天来了”。其实,人们在高兴风投能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之余,还对这热闹的背后,有些许担忧。

  天使投资变了味

  今天,当大量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发现真正的“天使投资”却很少,他们大多数是投资于一些相对成熟的企业,甚至会投向一些传统产业。

  实际上,传统意义上天使投资的模式是,投资者只占有所投企业的小额股份,比如10%-20%;创业者本身占有剩下的大额股份,由此才能激发其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激情。同时,天使投资者还要做好充分的失败心理准备,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百分之几的企业能成功,绝大部分都会面对破产命运。

  然而,目前在国内大量从传统产业发迹的、对正统风险投资机制并不熟悉的风险投资家,并不具备如此心态。

  沪上一位风投商黄先生告诉记者,如今国内多数的“天使投资者”与创业者间还不能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和默契。为了保险起见,通常他们要求在所投企业里占多于半数的股份,将创业者置于相对被动的“打工”状态。并且,口头允诺的投资一般不会一步到位,只在当每月或者每季度业绩完成预期时,才会打入下一期所需的营运资金。这样,初创企业一般处于投资者的严格控制之下,这与国外“天使投资”的运作模式,并不吻合。

  天文数字有泡沫

  在风投界,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许多数字不靠谱”。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扩大公司的估值水平,许多“天文数字”就被抛了出来。

  近来,我们常常听到的动辄数千万美金的风投案子,是否真有那么多的投入也不禁让人生疑。但之前的一个案例却让大家再看到此类“数字游戏”时,多了一份审慎的态度。据报道,在2003年上半年,媒体曾铺天盖地地宣传

分众传媒获得软银中国“数千万美元”投资,更有言之凿凿者说是4000万美元。但实际上,2003年软银中国对分众传媒的第一轮投资还不到100万美元。

  而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也是数字泛滥的重灾区。“公司的估值越高,将来向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再次融资时,就越主动”黄先生表示,公司之间还容易互相攀比,“如果一家公司在媒体上看到和他类似的公司估值很高时,他肯定会比那家公司估得还高,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就成了大家经常看到的‘天文数字’”。

  黄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对于这些数字,你可以放心地先打个对折,然后再去做分析”。

  项目考察走过场

  风投多了之后的直接后果就是好项目难找了、好项目要价高了。因为这些创业者现在往往面对的不是一个风投商,往往他们手里已经拿了几个风投商的意向,但他们还是在不断找条件更优惠的投资商。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商往往担心失去“好”的项目,而草草地签定了框架协议,并草草地进行项目考察。

  虽然尽职调查是投资流程中重要的环节。但如今,却常常是投资者为加快投资速度而忽视尽职调查———缩短调查时间、减少调查项目、对很多调查中涉及的问题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实际上,草草了事的项目调查,短期看有利于在热潮中争夺好的投资项目,但从长期看,却可能是投资后发生问题的根源。程度较轻的可能只是带来投资后双方的摩擦,程度较重的可能让投资方重新审视当初的投资决策是否是个失误,进而影响今后的决策。

  “过去人们把可能决定融资成败的‘尽职调查’,视为‘生死关’,但现在好多情况下都成了走过场。一旦将来案子失败了,肯定影响他们对风投市场的积极性”黄先生不无担忧地表示,“风投多了,不一定就是好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