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挂钩理财品虚高收益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殷鹏 北京报道

  因为“水分”过大,医疗、减肥类直销广告遭到电视禁播,但是银行挂钩理财产品的广告水分又有多大呢?

  在银行的营业大厅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语:某某挂钩型理财产品收益保本,预期最高收益率12%、21%……总之,一个高过一个。这简直可以与高风险的

证券市场有一“拼”,然而这些理财产品标榜的收益能否真的实现却需打个问号。

  挂钩产品收益玄

  无论是外币或是人民币,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可以分为非挂钩类产品和挂钩类产品,前者收益不高,碍于监管部门的要求,银行现在都不会承诺固定收益,但最终实际收益与银行宣称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基本一致。

  对于挂钩类产品来说,银行只保证本金,不保证收益,写在银行营业大厅醒目位置的预期最高收益只是招揽客户的一个噱头,其与实际收益往往相差较大。

  去年,国内某股份制银行曾经销售过一款6个月期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它嵌入了一个数值期权,其计算依据依赖于欧元兑美元汇率是否落入指定区间内:如果欧元兑美元汇率落入参考汇率上下0.050的水平,则实际收益率为3.5%;反之,实际收益率只有0.75% 。

  因此,实际收益率完全取决于汇率落入指定区间的概率。如果简单地假设落入区间之内和之外的概率都是50%,则该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为2.125%,低于同期人民币理财的市场实际收益率水平(一款同样期限的产品实际收益率为2.17%)。

  这仅仅是诸多挂钩型理财产品收益虚高案例的一个缩影。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统计,从去年全年的发行情况来看,人民币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和种类都很少,一共只有17只。相比而言,外币挂钩产品的数量要多得多,而且挂钩种类、期限及具体条款也要复杂很多,唯一不变的是,预期最高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依然存在差异。

  某银行去年曾推出盯住欧元兑美元汇率最高收益率可达25%的外汇理财产品:当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全年以年初价为基准在上下600点内波动时,投资者可以获得25%的收益率;当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全年以年初价为基准在上下900点内波动时,投资者可以获得15%的收益率;当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全年以年初价为基准在上下1200点范围内波动时,投资者可能获得3.5%的收益率;当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全年中超过了1200点的范围内波动时,投资者可以获得1%的收益率。从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历史波动走势来看,1999年—2005年的6年间,投资者仅有两年可获得3.5%的收益,而其余年份仅能获得1%的收益率。

  有数据显示,尽管2005年银行挂钩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并不景气,但从2006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挂钩产品大有赶上非挂钩产品的趋势。今年一季度,仅人民币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就达到了29只,同期非挂钩型产品只有31只。

  老百姓的假想

  针对挂钩类理财产品市场风险大的特点,有投资者提出,能否把较高预期收益的挂钩型产品和虽然收益不高但可以保证的非挂钩型产品合二为一呢?

  对此,东亚银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负责人刘井平告诉记者,这在操作层面上很难做到,因为挂钩理财产品和非挂钩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完全不同。

  一般非挂钩理财产品的设计非常简单,其投资对象是低风险的金融产品,收益是由其投资的对象收益来决定,和当时市场收益率基本一致。而挂钩型产品设计要复杂许多,主要是为了实现既能保本又能提供高收益的目的。

  举例来说,如果某人购买了100美元的一年期挂钩理财产品,此时的LIBOR一年期利率为5%。银行为了做到到期保本,需要事先拿出大约95美元投资于LIBOR市场,余下的5美元就可以做一些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这样一来即使这5美元一年以后赔得精光,银行依然可以在到期时将100美元的本金归还给客户,而银行自身不用承担任何损失。

  这是银行挂钩型理财产品的基本设计思路。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中指出,对于外资银行来说,鉴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充足的资本金,其风险尚且容易控制,但是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大多数挂钩理财产品是从外资银行处购买,其风险控制能力需要认真评估。

  社科院专家建言

  “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幻像’”。在对近900个理财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博士说。

  他建议,为了抑制道德风险,监管当局应该要求商业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公布“预计的最高收益率”,还要公布“预计的最低收益率”。在条件许可时,应该给出理财产品在理论上的预期平均收益率。此外,应该仿效其他理财产品的评级机制(如基金业评级),尽快建立由独立第三方进行评级的制度。“我们的方向是成为理财产品的独立第三方评测机构。”他说。

  去年11月,殷剑峰和他的研究团队开始收集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资料,并建立了一个理财产品数据库。他们利用理财产品公布的投资计划,计算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度,再以这两大指标及产品期限、已发行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对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做出衡量。

  截至今年4月末,理财数据库已经收集了近900个理财产品,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以后他们还将引入对理财产品发行人的评价。

  通过对数据库的研究,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

  首当其冲的是信息高度不透明。殷剑峰认为,对挂钩型产品来说,其联接的指数在过去若干年的变动非常重要,而银行往往不提供此类数据。

  其次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法律风险。如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未经中国

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证券公司理财计划、基金等利用的都是信托机制。他建议,未来应该放开对经营信托业务的机构限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