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绮雯
沪上每对结婚的新人平均花费高达约18.7万元,这是最新公布的2006年全国新婚调查问卷披露的消息,和全国水平相比,上海新人的平均花费高居榜首,比第二名的广州多出5万元,比垫底的哈尔滨高出两倍。从4年前上海人结一次婚只花5万元,到4年后的18.7万。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如此婚嫁算不算“奢侈”?该不该高消费?
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如今市场物品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节约永不过时。我国现阶段正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这虽然主要指的是生产、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效率提高;但在生活领域,我们也必须坚决反对浪费,这也是资源节约的一个方面。我国目前的国情是人口多、资源少,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应该大力提倡节约。
但从经济学市场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又必须扩大内需拉动消费。GDP“三驾马车”中,内需的作用毋庸赘述,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内需绝对是GDP增长的主力军。靠投资拉动GDP,绝非长久之计;靠外贸,则难免碰上“壁垒”、发生贸易摩擦。因此,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内需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日公布的数据,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开始低走,从1991年的61.8%降至2005年的52.1%,同期居民消费率从48.8%降至38.2%。这说明,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脚步始终跟不上经济增长的脚步,已逐渐形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掣肘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婚嫁花钱,则又是另外一种结论。
如何在上述两个方面找到平衡?笔者以为:节约不可忘,消费也不可少,关键是把握好“度”。在不铺张浪费的大前提下,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消费点又何妨?尤其是花在婚嫁上,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毕竟是一生一次的大事。
全国新婚调查显示,消费各种“名牌”是让婚嫁开销“水涨船高”的原因之一。其实,结婚时买点“名牌”,讲求一点品质和品位无可厚非,这种花费可能金额相对较大,但不能简单与“奢侈”划上等号。只要是量入为出,婚嫁上的花钱不妨可以积极地理解为对生活的热爱,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为了一时的“面子”背负起巨额消费的债务,绝对要不得、必须坚决反对。
一言概之,让结婚成为消费的理由不是坏事,但节约美德同样须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