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问题出路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17:51 《理财周刊》 | |||||||||
陈婷 文前提要:有人说,啃老族就如“一壶没烧开的水,当社会经济发展之‘柴’不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柴’有缺陷、自身素质之‘柴’又缺乏时,这壶水能烧开才怪呢”。为此,必须政府和社会、家庭、孩子三管齐下,多方疏通,才能让成年子女“不啃老”。
三种心态凸现“啃老族”硬伤 纵观前述六大人群的“面相”,虽是不同层面、背景的青年“啃老族”。但追寻其背后的动机,其实不外乎是以下三种心态不正,才导致了今日的“啃老”。 首先是怕苦怕累,主动离开工作岗位型的。前文所述一、三类人群都是如此。他们中既有学历较低、技能较差、难以就业的,也有教育程度和能力都不差,但好逸恶劳的。 其次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性的。前文所述二、四类人群均如此。他们或者是对工作过于挑剔,举旗不定或者选择考研等“曲线救国”的方式进行。 再者就是一味追求所谓“生活高质量”,而不愿意经济完全独立的。前文所述四、五类人群均如是。他们或者依赖优越的家庭条件不愿意工作,或者已经工作却仍然要求父母给予生活和资金补贴以便自己过上“好日子”。 这三大心理上的硬伤,在心理学和哲学老师那里被称为“固化作用”。意思是说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一段岁月才是最安全的,于是成年人拒绝走向成人化,而希望将自己保护在已经过去的青春期、幼儿期呢,这些“啃老族”就是主动或潜意识里希望继续得到父母的庇护,而不愿意完全独立。 这样看来, 对于这些年轻的啃老一族,政府和社会、家长和孩子三方面都应该行动起来,调整他们的不良心态,合力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困难,才是良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目前“啃老族”中的中坚成分——难以良好就业一族,清华大学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社会学家分析,从成长的环境说,他们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应试教育中,在中等教育阶段,他们又没有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所以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为了帮助这些啃老族改善就业能力,全国政协江中联委员认为,必须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投入,企业要积极提供各种实习机会,并出台优惠政策对帮助年轻人就业的机构予以扶持。同时,目前已经成为“啃老族”的这批人没有主动的经济来源,技能培训不妨免费。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妨进行免费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国外已经有这样的案例。2003年,日本设立了“年轻人自立挑战战略会议”,开始寻找解决“啃老族”(NEET)问题的对策。在2005年的年度预算中,针对“NEET”和自由职业者,日本政府计划拨款8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帮助年轻人提高工作积极性。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啃老族”就业、自立的必由之路。 思想教育不可缺失 另一方面,也要对抱前述“怕苦怕累”和“眼高手低”两种心态的人群,要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这个工作可以由社会舆论和家长来完成。老实说,我国年轻人缺的并不是工作机会,而是有些工作没人做,有些人没去工作而已。这种不对称性主要是心态问题。 要通过各种渠道告诉这些年轻人,个人完全可以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往前走。只要具备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哪怕在打工之初吃苦一点,一、两年以后,就可看到显著的成效,因为肯专、肯学,技术学到手,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境遇就会随之改善,就业机会就会更广阔。缺乏恒心、毅力和苦干精神,没有对工作、对生活的热忱,今后几十年还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奉劝那些缺乏苦干精神的年轻人,时不我侍,行动起来,岁月易老,后悔莫及!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们应当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在这点上,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很多事实表明,只要家长割断“脐袋”,把孩子推出去,孩子才能自立成才。 对于那些试图通过“啃老”方式追求好的生活质量者,则应该在社会舆论上进行批判与劝阻。父母不是你天生的保姆,没有义务提供精力、财力和体力来哺育你的儿女、他们的孙辈,也没有法定的义务来帮助你购房,更没有义务成为你永久性的、永不枯竭的银行取款机和备用金库。而且,父母是年老者,已经面临养老的压力和老年保障缺失的压力,更不应该为成年子女所“啃”!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思想品德教育课,但是收效甚微。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只能在孩子们成年之后给他们补上这些“孝顺父母”、“独立自强”的道德课了。 社会保障机制应该跟上 还有一方面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就是目前社会生活的确压力很大,城市生活的成本很高,房价又是高企不下。这批没有受过磨练的“2030”人群,尚不能很好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结婚、育子、置业甚至是就业等人生和经济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政府应该出面,比如建立廉租屋制度,失业人员保障制度、年轻人免费职业培训机制等,从保障层面上解决年轻人的实际困难,从而也令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从“啃老”队伍中走出来,进而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就认为:“现实问题是,许多孩子的收入确实很难养活自己。出现暂时的傍老情况,也是无奈。”“加强引导,令‘傍老、啃老族’主动或者被动地适应社会竞争和社会生存环境,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