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银行与百姓为何争相捂钱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4:17 金融投资报

  坐在水井坊社区的长廊里,蒋大爷正和一群他的同龄人算账:每月500元的退休工资,不够用了,随着岁数大了,小痛小病也多了,连以前隔天喝的小酒都停了。“我是在民政上领钱喔,”蒋大爷强调,听得出来,他以前穿过军装。

  就在蒋大爷发感慨的同一天,6月16日晚,央行出台调控贷款过热的举措,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收缩货币的市场流动性,上调后8%的存款准备金
率,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银行必须把吸收到的存款的8%存在央行。

  银行的高调调控,与在物价悄悄上涨中“收缩消费”的百姓生活;少数人的“奢侈行为”和大多数人的“捂紧钱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央行最后的“铩手锏”?

  钱发得太多了,用政策来调控一下,以免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本是央行的职责所在,但有媒体断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的“最后一招”,此举可以冻结1500亿元资金的流动性。果真如此?

  而在此之前,今年之内,央行今年已经有过三次收紧银根举措:

  4月28日,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

  5月18日,发行定向票据1000亿。

  6月14日,再发千亿定向票据,针对性和惩罚性之“剑”,直接指向了建行、农行、工行、交行、光大、浦发和深发展7家商业银行。

  效果却不理想:

  今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8%,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贷款已经用掉了全年计划用量的一半。

  与贷款激增相应,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27.7%,既高于去年同期22.8%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去年全年27%的平均增长速度。

  而在这中间,

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继续高于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率。

  “多干快上”带来了“过热”的结果,不降温是不行了。

  谁来关心百姓的金融安全?

  程先生工作十年,按揭了一套房子以后,还有大约10万元的积蓄,股市上涨到1500点时,冲着牛市中“随便买哪只股都要赚”的高收益、炒权证当天几个来回“与庄家共舞”的刺激,把钱全数押了上去。刚进去的时候,天天看着账户里的钱“呼呼上窜”,程先生庆幸没有听父亲的“叨叨”,把钱留在银行里吃那点“可以忽略不计的利息”。但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6月7日的股市大跌不仅

  “洗白了”程先生前期的浮盈,个别

股票上还“小套了”他。

  在被称为“第四代股民”的身上,我们更多的看到高学历、白领工作、新的投资理念,独独没有看到,他们在对中国股市的内在性质的认识上,还只停留在“单纯投资场所”的简单层面,没有那些“久经沙场”的老股民所具备的风险意识和能力。

  本周还有一条消息应该受到关注:26.6%的银行家预测,宏观经济下季度过热或偏热,银行家信心指数在本季,继2004年第2季度以来首次较大回落。这是对2800多个银行家的调查,结果表明银行家们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增加。

  并不是只有银行家才关心金融安全。

  从千点起步的这一轮股市行情、连续上涨的黄金、飞涨得让人看不明白的有色金属期货,还有“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

房价,在前期一系列“诱惑性的措施”纷纷出台的背景下,储蓄资金源源流入这些投资市场,谁关心程先生投入股市的资金,以及那些依然存在银行里的巨额资金的安全?

  提高贷款利率,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企,一季度的贷款就用掉了全年计划量的一半。从银行流出去的人民币“哗哗的”,发钱的银行能不紧张?

  为了防止不可控的钱过多的从银行流出去,央行可以收紧银根。但对着一面是风险四伏的投资市场,一面是步步收紧的“银行有偿服务”,再加上央行咬死不涨的存款利率,百姓的选择相应要少得多,投资和稳定收益的渠道也相应狭窄得多。

  不敢存钱,怕资产在银行里因负利率而“缩水”;不敢花钱,怕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这就是百姓面对的一种现实,同样需要关注的现实。

  “急刹”与“点刹”的选择

  既不敢选择加息,又不能将“刹车踩死”,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似乎还隐约反映出管理层对不听话的“经济过热表现”手段运用上的“尴尬”。

  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说出了央行调控的“画外音”,“对于目前刚刚恢复理性,走向正常的中国股市来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比加息要好;我们的股市在不恰当的制度环境下沉寂了六年,股权分置改革将近完成,刚刚走出阴影的中国股市急需政策的精心保护,加息必须慎之又慎。”

  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却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目前经济过热,投资增长非常快。长期来说,如果按照目前投资速度,经济发展要么走向通货膨胀,要么走向通货紧缩。高投资无法持续,央行收紧银根是形势所迫。”

  中银国际控股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出台什么措施都顺理成章,“中国投资增长过快,但是投资大多是间接投资,也就是说主要来自银行,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中国消费需求不是很旺盛,而投资增长太快。调控还需要其他配套措施,比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

  既然是顺理成章,既然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强调,今后货币政策将“微调”,在他心中,存款准备金仍属“微调”范畴,6、7月的数据就是不得不关心的了,因为我们在媒体上和网站上,已经太多的看到“拭目以待”这四个字。

  也只能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