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报告 五大因素引通胀潜在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 10:01 扬子晚报 | |||||||||
央行报告认为货币信贷增长明显快于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天发布《二○○六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06年一季度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明显快于预期目标,而未来价格走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来看,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央行为此提出,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加强本外币政策协调,提高调控的主动性,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数据显示,2006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 2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 1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 O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而M 2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M 2构成中的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增长较快。 与此同时,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2%,涨幅平稳回落。央行认为,一季度CPI涨幅回落主要和食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涨幅趋缓有关。 央行表示,从投资需求看,随着"十一五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依然较强,当前在建施工规模扩大、新开工项目增多反映出短期内社会总需求仍有继续扩张的态势,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压力。 从进出口看,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有利于我国出口保持一定增幅,但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导致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央行表示,当前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性过多以及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给我国带来的风险。 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上,央行提出,要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主动性;继续贯彻落实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提示金融机构合理均衡放款,着力优化贷款结构;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对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对于未来价格走势,央行认为,从价格下行风险看,主要是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品和一般消费品价格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不过,价格上行风险却存在以下五方面因素: 一是投资快速增长和工业生产加快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 二是水、电、石油、天然气和土地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会带动资源价格及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 三是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会直接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四是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五是当前社会资金流动性持续过剩,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形成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压力。 央行表示,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出现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记者 徐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