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投资:几家欢喜几家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9:2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谢丽佳 长线投资以租养房 “我们在4个城市拥有4套房子,其中3套出租,另外1套新买的房子还未交房。我们现在向银行借贷的房款加起来差不多有近200万元,每个月要偿还约1万4千元的贷款。”目前
“和很多短线投资的炒家不同,我们是长线投资,以租养房。除非是房价涨到比当初买进时高出很多,或者我们急需周转,否则我们不会卖房。”李芳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并不是非常热衷买房投资,只是碰到了一些很好的机会,不想错过。 “说实话,第一次买房就是为了自己住,而且手头紧巴巴的,连首付都是当时向双方父母东挪西凑借来的,哪想过会像今天这样拥有几套房子。”刘勇回忆,2000年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在深圳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租了两年房子,他俩觉得与其白白把租金送给别人,不如自己买套房子。 当时(2002年)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大概在5500元每平方米左右,他们粗略计算了一下,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首付两成11万,月供差不多3000元,两人的收入还是能够承受的。于是,开始四处看房。 最后,两人以5200元/平方米的价格,在深圳市的中心区域——福田区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两居室。由于两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双方父母帮他们付了五成的首付款,还拿出近10万元帮他们装修房子。 “这套房子的月供不到2000元,而现在每月的租金是3000元。”李芳告诉记者,幸好当时买得早,价格低,可以以租养房。现在他们这套房子的市场价已经涨到1万多元,如果这个时候买来投资,以租养房绝对亏本。 “现在比较一下,当时深圳的房子还真不贵,不过相对我们的收入而言,房价还是偏高的。”李芳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家里的支持,全凭他们自己的能力,在当时毕业仅两年的时间恐怕很难买房、装修。即便再等上几年,房价涨得这么厉害,两人的收入估计还是买不起房。 “买第一套房是误打误撞的幸运,但其余3次购房置业,却是凭借我们的职业优势和投资眼光。”刘勇告诉记者,由于他们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行业,经常和开发商打交道,总有机会以内部认购的形式买到一些相对市场价格较低的折扣房,再加上这几年全国房价直线上涨,于是便产生了买房投资的想法。 2003年,夫妻俩和别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由于经常能接到其他城市的设计项目,夫妻俩这几年开始随项目巡回于各个城市。 “我们先后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做过项目。”刘勇告诉记者,他们在杭州、上海两个城市比较中心的地段买了两套房子,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买的比市场上的价格都要便宜,现在每平方米都涨了几千元。 “去年初,我们接到北京一个项目的设计,过来没多久就开始寻找楼盘投资。”李勇说,他们还是十分看好北京楼市的,当时上海的房价还没有跌,与上海相比,北京的房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于是他们挑中了宣武区的一个新开盘的项目,以每平方米7000多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两居。这个项目现在连房都没交,价格就已经涨了不少。 对于记者提出巨额房贷是否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压力的疑问,夫妻俩均表示,压力倒是有一点,毕竟欠银行近200万元的房贷,但是租房市场一般比较稳定,租价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所以他们并不是很担心月供的问题。 “我们这种长线投资和短线炒房可不一样。”刘勇说,那种倒买倒卖的短线炒房,要考虑政策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还要考虑房屋交易的周期和成本核算。在目前宏观调控处于风口浪尖的形势之下,如果没有准确的市场判断、预见能力,或者不会精打细算投资成本,把控交易时机,投资的风险非常大。 刘勇告诉记者,如果买卖投资房产,以他的经验,在现行的交易政策之下,如果是50万元买到的房子,转手要卖到70万元才不亏本,因为要考虑到银行利息、交易费用,有的还要考虑装修等方面的支出。 短线投资深陷“套牢”泥潭 “我是一个失败的房产投资者。”从业于北京一家媒体的陈小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倒苦水,她告诉记者,由于去年的宏观调控,她在上海买的一套房子被套牢,无法出手,目前在北京工作,除了每月要缴房租,还要倒贴上海那套房子的月供。 “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陈小姐告诉记者,2002年她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一年以后,为了摆脱租房的状态,她决定买一套住房。 “当时上海的房价还不高。”陈小姐回忆, 2003年12月,她通过中介机构,以每平方米4700元的价格买下了位于闽行区一间80平方米的两居。本来她应该支付银行10万左右的首付,但是中介帮她操作,只让她支付了4万多。 “我向家里借点钱,加上我的一点积蓄,4万多还不难凑齐。再加上那个楼盘的品质还不错,每平方米4700元的价格还是挺合算的,我比较满意。”陈小姐告诉记者,原本她打算自己搬进去住,但是她认识的一对夫妇改变了她的想法。 “这对夫妇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们当时已经在开始炒房。”陈小姐说,这对夫妇炒房通常是一次购入多套房产,批量炒房,涉及的资金高达百万,而且一个投资周期下来,都能赚上几十、上百万。 眼看着上海房价急速蹿升,在这对夫妇的影响下,陈小姐也产生了投资的念头。2004年初,买房还不到两个月,陈小姐就将自己的房子拿到中介机构挂牌上市,很快就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抛出,赚了五六万元。 “五六万元都快是我1年的收入了,轻轻松松2个月就赚得,我当时真是兴奋极了。”陈小姐说,投资房产的第一桶金让她尝到了甜头,很快她开始了下一轮的投资计划。 2004年6月,陈小姐以每平方米5300元的价格买下了地处外环外100米左右的一套88平方米的两居,月供1700元。 “当初买房的时候,开发商说那个项目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十几套。”陈小姐说,急于投资的她,在“热销”的假象下买下了这套房子,后来交房才知道,那个楼盘根本每有卖出去几套,大量空置。 “如果房产证能够早点办下来,我的房子早出手了。”陈小姐告诉记者,在去年宏观调控以前,这个楼盘涨到了7700多元每平米。向来主张“见好就收”的她很想尽快把房子出手,但是房产证迟迟办理不下来,无法上市交易。 去年初,听到宏观调控的风声,陈小姐非常担心,但没有房产证,她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看着房价暴跌,房子缩水。 “宏观调控以后,这个楼盘跌到5000元左右,我的同学在去年10月份买的价格和我当初买的价格差不多。”陈小姐说,她自己计算了一下,如果这套房子拿出来交易,算上交易费用、银行利息、房屋装修费用等,卖到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才只能算保本。但是,新房每平方米都只要5000多。她曾经把房子拿到中介机构卖,根本无人问津。 她告诉记者,和她一样身处“套牢”困境的人不少,当初指引她投资的那对夫妇损失更惨重,好几套房子都砸在手里,房产市值缩水恐怕得有上百万。 “去年11月份,我来到北京工作。上海那套房子出租给别人,每月有1200元的租金,我现在每月还要倒贴500元的月供,在北京租房还得每月出700元的租金,每个月光花在房子上的钱就有1200元,还不算物业费、水电费什么的。说起来我还是有房户,其实过得一点也不潇洒。”陈小姐说,现在她的手头十分拮据,除去以上费用,还有交通、生活等方面的支出,每个月的收入所剩无几,生活压力非常大。 “我现在什么东西也不敢随便买,有时就连人情世故方面的支出都成问题。”陈小姐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妹妹结婚,她手头没什么钱,送的红包金额不多,弄得对方不满意,她心里难受了好一阵子。 她说,这种日子如果过个一年半载还能熬得下来,如果持续个三四年,她实在无法忍受。现在她时刻关注上海的楼市,这段时间楼市已经回暖,虽然还没有达到她能够出手的价格,但她觉得以上海的消费能力,等待一段时间,房价应该还会继续攀升。 “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把房子解套,不至于亏本就行。”陈小姐对记者表示,这两天新政刚刚面世,楼市未来的走势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明朗。她会继续等待新政的影响释放,上海楼市渐渐回暖。 “同样是被套,我的情况比她要糟糕的多。”27岁的阳晨(化名)告诉记者,现在套在她手上的房子总价达130多万元,月供5000多,比陈小姐的负担要重得多。从阳晨口中,记者了解了她的投资经历。 2003年大学毕业后,上海飙升的房价和周围炒房的热潮感染了阳晨。10月,她以5100元每平方米购买到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2004年4月以7000元每平方米卖出,赚了10多万元;2004年5月以每平方米6200元买进150平方米三居,10月以每平方米8600元转手,收益30多万;11月以7500元每平方米买进180平方米三居,去年新政出台后,交易费用骤增,房价也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阳晨的房子本来已经涨到9000元左右每平方米,一下子又跌回7000多元每平方米。 “我和陈小姐遇到的情况差不多,但是我的房子总价高,交易费用和银行利息比她的房子高得多。”阳晨说,如果她按照7000多元的价格出手,这部分费用就是她的投资亏损,再加上几十万的首付款一直被占用,太亏了,她不甘心。因此,尽管现在每月硬撑着支付高额月供,她还是不愿意亏本出手。 阳晨告诉记者,她现在和陈小姐一样,等待上海的楼市能够慢慢回暖,她并不奢望这套房子能赚钱,只要不赔就可以。 |